政治
焦點

死人財填黑洞5/國外推行亡者「被遺忘權」 健保署卻「抓著死人不放」

中華人權協會理事長高思權指出,若政府開放健保資料侵犯人權,可能將引起大規模法律訴訟。(圖/張文玠攝)

「說死者不受《個資法》保護,不僅違反法律的潮流,也不符合傳統。」中華人權協會理事長高思博強調,國際上有一個新趨勢叫「被遺忘權」,尤其歐盟國家基本上已經承認這項權利,也就是說一個人有權要求,在身故後刪除自己所有的數位足跡;「相對於這種先進的法律觀念,在我國傳統上,子孫也可為先人的名譽打官司(刑法三一二條),更何況是涉及隱私的醫療紀錄。」他認為,即使修法通過,除非有很強的公益目的,例如能直接促成新冠疫苗研發,否則很難通過大法官對隱私權保護所設下的門檻。

中研院助研究員何之行建議,要解決健保資料使用的適法性,最好應該修法,但可能緩不濟急,可以先在系統中加入選擇退出權的機構,讓民眾可以Opt-out。處理個資的法律同意權時,有「選擇同意權」與「選擇退出權」兩種模式。「選擇同意權」(Opt-in)就是在收集消費者個人資料時,須先告知特定利用目的,且應在事前取得明確的書面「同意」,台灣《個資法》規定原則上採取事前同意權。

相對地,當企業或政府機關收集個人資料時,清楚告知民眾收集資料的類型及目的,不需事先獲得書面同意,即開始合法收集、利用個人資料,但民眾保有隨時要求停止收集與利用這些資料的權利,稱為「選擇退出權」(Opt-out)。英國與澳洲均規定民眾有權拒絕學術單位與企業運用個人的醫療紀錄,在英國僅有極少數人拒絕,澳洲則有約10%的民眾選擇退出。

健保署企劃組組長王宗曦指出,為使台灣在醫療與人工智慧科技不要落後,開放已故者資料迫在眉睫,且這些資料已完成去識別化與去連結,開放對象也聚焦在科學研究上,並非保險公司這類商業用途,而目前相關收入一年也僅有數百萬元,不以營利為目的;但因外界仍有疑慮,目前暫停實施,待進一步溝通與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