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大陸
鄱陽湖水位下降 千年遺跡「落星墩」重見天日
鄱陽湖內的千年遺跡「落星墩」重新出現在陽光下。(圖/翻攝自《中新社》)
中國長江中下游自7月下旬以來陷入嚴重乾旱,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分被列為「特旱地區」,江西省境內的「中國第二大淡水湖」鄱陽湖提前進入枯水期,湖內的千年歷史古蹟「落星墩」因此重見天日,露出水面下的全景。
綜合陸媒報導,過去鄱陽湖通常要到11月中旬才會進入枯水期,一直到隔年的3月才會結束,因此落星墩僅有約5個月的觀賞期;根據鄱陽湖水文站「星子站」8日的統計數據,當地水位比長年來的同期均水位少了5.06公尺,只剩下9.99公尺。今年乾旱情形嚴重,因此落星墩提早重現於世。
傳說落星墩在五代時期就已出現,由於形如星斗而得名,當時被稱為「寶石山」,宋初曾在石島上建亭院,往後歷代都進行維修;明代時又增建浮玉樓、玉京軒、崗漪軒、清暉閣等亭台樓閣,但都已歷盡滄桑,剩下些許殘跡。落星墩遠看像是漂浮在水面,在北魏時期的地理名著《水經注》中就曾形容:「落星石,周蛔百餘步,高五丈,上生竹木。傳曰有星墜此以名焉。」而宋人蔣之奇也曾經用「今日湖中石,當年天上星」來形容它。此外東晉陶淵明、宋朝王安石均曾作詩吟詠。
由於受到乾旱影響,當局預估目前鄱陽湖的水位將持續下降,且江西省10月中旬的降水仍將持續減少,甚至是毫無降雨,為此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分的氣象局公告,已出動進行防災抗旱,只要氣候條件允許,也會從11月開始,適時啟用人造雨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