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菸不酒仍罹患肝癌 醫:民73年前出生者最好每年照一次腹部超音波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教授提醒民眾,每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若B肝、C肝者,則應半年做一次。(圖/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提供)
重視養生的65歲簡先生,平常不菸、不酒,沒有B肝、C肝,有機蔬菜更是餐桌上的常客,卻在2年前例行脂肪肝的腹部超音波檢查時發現不明黑點,經診斷竟是已長了4公分的膽管癌(肝癌的一種),所幸發現得早,尚未侵襲血管、淋巴,經手術切除後已平安出院。醫師指出,國內高達八成成年人都曾是B肝帶原者或曾得過B、C肝,民國73年前出生者,最好每年照一次腹部超音波。
台灣推廣肝病防治多年,肝癌從癌症10大死因的首位,變成現今的第2名,但每年還是有7000多人因為肝癌而過世。
收治簡先生的肝病權威,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表示,肝臟因為沒有神經,不會有感覺,因此號稱「沈默的器官」,往往有感時已經來不及,好在簡先生為了中度脂肪肝的問題,每年固定會照超音波才揪出。
許金川表示,自己過去研究時發現,肝腫瘤平均只要四個月,就可以從1公分長到3公分,也就是說,每四個月就會長大一倍,而3公分以下的腫瘤切除後,高達95%的人都可以完全治癒,一旦大於3公分後,越大治療效果就越差。
許金川指出,國內是1988年開始,新生兒才全面接種B肝疫苗,也因此台灣在1986年以前出生的人,可以叫「舊台灣人」,約有一千萬人,而國內調查,這群舊台灣人當中,僅15%~20%的成年人體內沒有抗體也不是B肝帶原者也;就是說,高達8成成人體內有抗體,表示曾經感染過B、C肝,或本身是帶原者。
許金川表示,肝臟長年受B、C肝病毒影響,難免會發生慢性發炎,因而產生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都是肝癌的高風險族群,因此呼籲民眾,應該維持每半年到一年就應該「超一次」,進行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尤其是有B肝、C肝、肝硬化者,應該半年就要做一次。而1984年以前出生者,更應該年年都檢查。他也表示,腹部超音波不僅可看肝,還可順便照到胰臟、腎臟。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今天舉辦記者會,邀請藝人游安順擔任代言人,並宣佈啟動「今年超了沒?全民腹超十年計畫」,免費為身障者、環保清潔員、運將、保全等勞工檢查,接下來希望透過募款,到全台各地偏鄉等民眾做免費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