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公司化借鏡2/政府宣傳美好願景沒一件做到 工會副理事長擔憂台鐵未來
台灣郵政產業工會副理事長黃柏維以郵政公司為例,稱「公司化」不一定能解決台鐵改問題。(圖/黃柏維提供)
台鐵太魯閣號2日發生重大意外後,不少執政黨人士高喊「公司化」改革台鐵,而有望接掌交通部長的次長王國材迅速於3日表態,稱支持台鐵公司化,並指「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及台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化後,現在也沒員工說不好。」對此,台灣郵政產業工會副理事長黃柏維向本刊表示,國營事業公司化就是「外包」概念,政府把財務和責任「外包」給自己成立的公司,公司再透過一系列外包節省成本,但政府還是幕後黑手,只是被「公司」掩護了。
黃柏維指出,有老員工透露,郵局2003年改制前,辦很多場公聽會跟員工溝通,宣傳「公司化」後的美好願景,但事後卻沒有一件做到;甚至還有在郵局服務20幾年的外勤員工不滿,指稱以前郵局對員工還算照顧,改制成公司之後,卻變得苛刻以待。
黃柏維說,組織文化其實是細微又巨大的東西,很難一言蔽之,但從郵局一些標案來看,例如制服、雨衣、摩托車和電動車等,常常受到基層抱怨,就知道官僚文化很難改變。他說,在郵局很多事都發公文了事,高層根本沒有走動式管理,也不管基層現場作業是否能完整配合,好像出一張嘴就沒他們的事,若出狀況就會說「有發過公文、有跟你們說過喔」,實在令人無語。
黃柏維感嘆,郵局公司化快20年,該有效率的地方不努力,反而殘留很多舊石器時代作法,換言之郵局內部還有很多落伍拼湊的紙本作業 。他指出,業務很多都外包,但現在金融業非常注重資訊人才,郵局卻還沒回過神,導致發包出去的工作成果不彰,若未來台鐵公司化只是郵局翻版,又怎能讓外界期待?
黃柏維認為,如果「公司化」最後淪為「公文治理」,各項問題都查無不法、重大缺失都無人負責,那公司化便是肥貓、尸位素餐者,甚至違法亂紀者的天堂。他舉例,郵局推動「i郵箱」政策,為讓董事長面對國會監督時不被批評,盡力衝高使用率卻不顧營收,郵局各責任中心明示暗示讓同仁用自刷條碼的方式虛入虛出,以各種方式「鼓勵」客戶把包裹寄到i郵箱、用i郵箱寄包裹等,這是很怪異的經營模式,如果台鐵未來是郵局翻版又如何?
黃柏維擔憂,郵局跟台鐵皆需要眾多人力運作,但公司化後卻碰到兩難,一面要達到公司化的樣板需求,另一面又要服膺國家政策,最後就是透過某些手段,讓廉價勞工與外包人力執行國家任務。他觀察,郵局長久這麼做,耗損的是員工,未來台鐵若這麼做,不但耗損自己的員工,連國人都得一起冒險。
黃柏維指出,曾聽前輩提過郵局公司化後,卻深感「這不是職場,而是官場」,以推諉卸責為核心,在這樣的地方,是沒有生氣的。他提到,對政府而言,公司化意味著責任切割,在民眾和政府之間設下一道「防火牆」,未來台鐵有什麼問題就變成是「公司治理」的責任,更容易規避監督,而誰來負責也非常容易不了了之。
回顧中華郵政公司化例子,黃柏維誠摯建言,改革不是喊喊公司化、企業化等空洞口號而已,基本要有充足人力、開放資訊交流、嚴謹工安意識等,但政客根本不碰這些,高層盡是酬庸也根本沒能力經營。他痛陳,部分中高階層在行政官僚體制爬上去的,最後也只想安穩退休,而政府更是拿國營事業當成工具,要配合政策、配合選票考量、配合政績宣傳,沒有那份心跟願景,改成公司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