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道/疫苗民粹拖垮台灣
2021年4月16日中白工業園員工開始接種中國新冠疫苗,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郊區(圖/新華社)
先前因新冠肺炎本土病例不多,民眾接種疫苗意願不高,但近來社區群聚感染大爆發,國人才驚覺疫苗嚴重短缺的問題。
國產疫苗雖尚未完成人體試驗,總統蔡英文就宣布七月底開始施打,但對於引進陸製疫苗的呼籲,政府卻扣上紅帽子,認為是幫大陸打「認知戰」,冷回大陸國台辦「假好心」。
即使台灣在封閉國境阻斷傳染源上取得成功,但遲遲未能對國人進行疫苗注射,完成群體免疫,現在卻急於操弄「疫苗民粹」,可說是置人民健康與性命於不顧。
民眾先前接種疫苗意願不高,與台灣疫情和緩、國際相繼傳出疫苗副作用有關。台灣唯一能使用的疫苗是英國和瑞典跨國公司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 所研製的AZ疫苗。但三月起國際間陸續出現該疫苗恐導致血栓的報導,讓人們對其信心大幅下降,十多個國家宣布暫停使用。
不過,世界衛生組織(WHO)及歐洲藥品管理局認為,沒有證據說AZ疫苗不安全,其與血栓沒有直接關聯。英國媒體也為AZ疫苗叫屈,認為AZ疫苗在一些國家被叫停,實則與「疫苗政治」有關。
由於疫苗投資風險極高、金額龐大,但收穫的政治、經濟利益極高,牽涉國家榮譽與國際權力鬥爭。許多富國在研發初期投入相當大的經費,為了保證回收成本,不惜煽動民粹來保障國產疫苗。例如美國食藥署至今只批准三種疫苗在美國使用,卻不包含在美國生產的AZ疫苗。
在AZ疫苗具嚴重副作用的相關報導傳出之前,台灣就已經有緩打疫苗的民粹言論。年初時,許多國家陸續取得疫苗,再加上陸製疫苗研發成功,對遲遲無法取得疫苗的蔡政府產生極大壓力。執政黨民代與側翼網軍、名嘴開始宣傳「拒當白老鼠」、「台灣有等的本錢」、「打疫苗還是會染病」、「你先打,我OK」,延誤接種疫苗速度。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的說法,疫苗覆蓋率至少要達到六成,才會形成集體免疫力,那麼台灣至少需要二千萬劑疫苗。然而,台灣目前施打率不及一%,就算加上近日進口的四十萬劑AZ疫苗,以及預計年中交貨的五百萬劑莫德納疫苗,還是有很大的缺口。
蔡英文承諾七月底可施打國產疫苗,或許意在安撫民心,但即使國產疫苗真能上路,其注射證明能否在國外暢行無阻,仍是一大問題。當主要國家恢復往來時,台灣人卻出不去,外國人也進不來,對經貿、旅遊及國家形象傷害甚大。
疫苗當然應該自主,但人命關天,實在不宜大行疫苗民粹主義,否則非但解決不了問題,更有可能危及國人健康,甚至延誤疫情的控制。就讓防疫多一點科學,少一點政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