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綜合

台灣夏季愈來愈長 平地百年增溫1.6℃!專家籲:妥善安置沿海居民

夏季 氣溫 沿海 極端氣候
台灣過去110年間,平地年均氣溫上升約攝氏1.6℃,極端氣候發生頻率持續增加,政府應同步強化因應能力,以緩解災害衝擊;圖為台北市下起午後雷陣雨,行人措手不及。(圖/中國時報趙雙傑攝)

台灣過去110年間,平地年均氣溫上升約攝氏1.6℃,極端氣候發生頻率持續增加,政府應同步強化因應能力,以緩解災害衝擊;圖為台北市下起午後雷陣雨,行人措手不及。(圖/中國時報趙雙傑攝)

台灣愈來愈熱、夏季愈來愈長!科技部、中研院等學研單位昨日發布我國氣候變遷評析最新報告指出,過去110年間,台灣平地年均氣溫上升約攝氏1.6℃,夏季更增至120到150天。學者擔憂,極端氣候發威,海平面持續上升,台灣將損失更多土地,建議政府盡速打造相關基礎建設,甚至遷移港口與電廠,避免暴潮巨浪衝擊的風險。

科技部「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聯手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中央氣象局以及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等單位,昨日發布《IPCC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之科學重點摘錄與台灣氣候變遷評析更新報告》。

報告指出,台灣自1910年至2020年的110年間,平地年均氣溫上升約攝氏1.6℃,且近30、50年增溫加速,在年總降雨量方面,1961到2020年間,少雨年發生次數比1960年前增加,本世紀初夏季長度增加到120至150天,近年來冬季更縮短至約20到40天。

報告認為,若全球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能有效遏阻氣候長期變遷,並降低未來衝擊。不過,短期內極端氣候發生頻率必然持續,台灣應同步持續強化因應調適能力,以緩解災害衝擊。

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汪中和表示,因應極端氣候,我國第一個方向需與全球同步,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的重大目標,確實做到節能減碳的環保任務。另由於溫度增加,海平面持續上升,政府一定要做好準備,因應巨潮暴浪的衝擊,遷移港口與電廠等基礎設施,妥善安置沿海居民,相關市政建設必須盡早做好規畫。

各地方縣市也應有所規畫,汪中和舉例表示,道路鋪面、空間土地都應以透水呼吸的材料鋪設,朝向「海綿化」建設,如此在強降雨時,才能降低洪水衝擊,而道路或都市建設下方可設小水庫,以利乾旱時也能儲水,並能具備降溫效果。

夏季 氣溫 沿海 極端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