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財經
熱線

【國「慘」車5】 15年「稅」掉3成國產車

國產車 進口車 服貿 貨貿 太陽花學運 WTO 曾彥豪
加入WTO後,台灣整車進口關稅由30%降至17.5%。(圖/報系資料庫)

加入WTO後,台灣整車進口關稅由30%降至17.5%。(圖/報系資料庫)

外交疲弱致使國產車難以向外尋找活路,內銷市場也因關稅問題,失去價格優勢。細究近年國產車及進口車所占比重的變化數據,可以看到2005年國產車仍占86%,到了2018年,已剩不到55%,而今年8月、10月國產車都賣輸進口車。這意味著近15年來,國產車已輸掉3成江山。

再看近幾年國產車節節敗退的原因,實與WTO(世界貿易組織)息息相關。2002年,政府為加入WTO,將整車進口關稅及關鍵零組件稅率,從30%降至17.5%,這一調降,使國人對國產車的印象,從昔日「花較少的錢,買配備較陽春的車」,轉變為今日和進口車相比,「國產車就是『貴』!」本刊記者長期瀏覽汽車論壇,不難發現消費者對國產車有先天歧視,總是因「國產」二字嫌車價太貴。

國產車廠要量產一輛新車,最少要花10多億元,市場規模不夠大便很難獲利。(圖/業者提供)
國產車廠要量產一輛新車,最少要花10多億元,市場規模不夠大便很難獲利。(圖/業者提供)

曾任職福特六和及裕隆的汽車達人曾彥豪就表示:「台灣市場小,國產車的生產成本無法快速攤提,很難定期推出新車,競爭力必然下降。」而且國產車大部分的零件仍仰賴進口,雖然進口關稅降到17.5%,但生產成本沒有占到多少便宜。

曾彥豪分析,進口車廠大都已國際化,生產新車或改款時,大多數的模具和組件是全球通用,一次就能生產上百萬件。而國產車要量產一部新車,從規畫、研發、開模、到生產上市,最少需要10多億元,產量卻只有幾萬輛,「進口車光是以量制價的成本優勢,我們就難以抗衡。」

汽車達人曾彥豪表示,國產車生產成本無法快速攤提,競爭力必然下降。圖/曾彥豪提供)
汽車達人曾彥豪表示,國產車生產成本無法快速攤提,競爭力必然下降。圖/曾彥豪提供)
國產車 進口車 服貿 貨貿 太陽花學運 WTO 曾彥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