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過去曾有對抗SARS經驗 陳長謙:研製疫苗速度還是太慢
中研院院士陳長謙充滿求知慾,不斷在探索科學的真相。(圖/陳長謙提供/中國時報林志成台北傳真)
中央研究院院士陳長謙獲「2021年總統科學獎」,蔡英文總統讚許他是台灣生技的關鍵人物。他接受本報專訪表示,台灣過去曾有對抗SARS的經驗,但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研製疫苗的速度還是太慢;我們現已從新冠肺炎疫情吸取教訓,但如果不做好準備,病毒最終將接管人類。
做學問重創意 求知慾強
現年85歲的陳長謙是在美國出生的華人,他是國際知名的物理化學、生物物理學等多個領域的專家,1997年時,他接受當時中研院長李遠哲的邀請,從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退休,到台灣的中研院任職。
關於做學問的態度,他說:「我最喜歡的作曲家是貝多芬,因為他的音樂非常有創意,而且影響長遠。創意在我的人生中至為重要,我的求知慾也很強,想知道真相是什麼。」
陳長謙擔任中研院副院長期間,創辦「國際研究生學程」,他運用豐富的國際人脈邀請頂尖學者來台擔任講座,也因此吸引各國年輕優秀人才前來參與中研院的研究計畫。此外,他一手策畫「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對台灣生技產業與應用醫學發展影響深遠。
陳長謙說,台灣擁有眾多高教育程度人口和大量優秀年輕人才,應該有能力發展出一個多樣化和強大的生物科技經濟。台灣是一個只有2300萬人的小島,許多產業須利用外國市場來維持利潤,因此所有的發現或發明必須足夠獨特,產出的新技術和新產品才會在國際市場受歡迎。
吸引國際藥廠 來台設點
多年來,台灣一直專注於研發新藥及建立製藥、生物製藥工業,但這項工作大部分是在中研院和國家研究型大學進行。陳長謙認為,這些工作最好在大型藥廠或生物製藥公司進行,但可惜的是,台灣沒有像默克(Merck)這樣的大藥廠。
陳長謙建議政府營造好的商業環境,吸引1、2家國際大藥廠在台灣設立子公司或工廠,讓台灣的研究發現和創新能進一步發展,優秀年輕人在這裡也有一展長才的機會。
在這波新冠肺炎疫情,台灣生物科技界大展身手了嗎?陳長謙說,台灣過去有面對SARS的經驗,與病毒戰鬥的科學和生物技術基礎都有了,但可惜沒有好好發展,導致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研製疫苗的速度還是太慢。
陳長謙進一步表示,在台灣,資源傾向用於癌症檢測和開發治療方法,對傳染病的預防投入不足。他強調,「現在我們都從新冠肺炎疫情中吸取教訓,但如果我們不隨時做好準備,病毒終將接管人類」。
可鼓勵學術界 技術移轉
發展生物科技產業需要高階人才,但過去台灣各大學這個領域畢業的博士在業界卻苦無發揮機會。陳長謙說,看到這種情況發生,他感到很難過。會造成這種現象,其中一個原因是,生物科技產業在台灣經濟中僅占一小部分,導致這個領域的年輕博士,無法在就業市場找到合適的工作。
陳長謙建議政府可以鼓勵學術界的技術移轉,以催生更多新創公司,建立一個強大的生物科技產業。其次,台灣生物科技界過於保守,在尖端技術開發方面投入不足,無法為優秀年輕人創造就業機會,這部分也應該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