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政治
焦點

大坵島主鳴冤3/梅花鹿成農民惡夢 政府跨部會提解方成當務之急

胡進江 台灣奈良 動保法 劉德全 減口 輿論風暴 家畜 野生動物 綠島 墾丁 陳吉仲 一國兩制
「野生」梅花鹿於1969年絕跡,經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人工復育後,野地中約有2000頭梅花鹿,成為當地觀光重點。(圖/報系資料庫)

「野生」梅花鹿於1969年絕跡,經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人工復育後,野地中約有2000頭梅花鹿,成為當地觀光重點。(圖/報系資料庫)

台灣梅花鹿在動物園內並不稀奇,不過能在野地看到奔騰的梅花鹿則令人驚艷,因此許多人都把梅花鹿當成「野生動物」,其實牠是經過復育野放後的「家畜」,但迷糊的也不只是一般民眾,據國會助理透露,當初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被問到梅花鹿「身份定位」時,一樣搞不清楚狀況。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台灣梅花鹿是台灣特有亞種,主要分布於海拔300公尺以下的丘陵地與平原,過去曾因人類大量濫捕,因而台灣最後一頭「野生」梅花鹿可能已於1969年絕跡;後來墾管處進行人工復育,再將成功復育的族群野放,目前在墾丁國家公園、綠島和馬祖大坵島等地,皆算是成功復育的案例。

墾丁地區梅花鹿常肆虐滿洲、恆春的火龍果和黑豆等農作物,令農民咬牙切齒。(圖/報系資料庫)
墾丁地區梅花鹿常肆虐滿洲、恆春的火龍果和黑豆等農作物,令農民咬牙切齒。(圖/報系資料庫)

然而野放後的梅花鹿因體型不小,繁殖速度快,又缺乏天敵,若在特定區域數量過多,不僅危及鹿群體自我生存,危害農作也成為居民最頭痛的惡夢。本刊調查,台灣近年來發生多起梅花鹿傷人事件,在台中龍井山區曾有發情中的梅花鹿用鹿角攻擊老人,甚至將人拖行數十公尺,導致該名長者縫了130幾針;在觀光客眾多的墾丁國家公園,也曾發生梅花鹿衝撞遊客,或是有旅客駕車撞傷穿越馬路的梅花鹿等意外;大坵島也有登島遊客在餵食梅花鹿時,遭公鹿擦撞受傷。

梅花鹿對農作物的破壞更令農民咬牙,一名國會助理指出,墾丁地區約有1500頭到2000頭梅花鹿,常肆虐滿洲、恆春的火龍果和黑豆等農作物,民眾認為梅花鹿是國家復育管理,經常找上門來求償,內政部甚至為此頒布「墾丁國家公園梅花鹿致農業損失補助作業要點」。

只是這項補償措施有明顯的「地界」,只在墾丁國家公園範圍內農作物遭梅花鹿損害就賠,一線之隔國家公園外的農作物同樣被梅花鹿損害,政府就不負責,「一國兩制」害得農民眾罵聲連連。

一名國會助理表示,梅花鹿被農委會定位為「家畜」,不是野生動物,這種曖昧不明的法律地位,早在1980年代國家公園復育梅花鹿計畫時期,就被深刻討論過,包括研究發展經費、野放追蹤等合法性問題,結果20年過去,問題仍未解決。梅花鹿衍生的問題必須靠跨部會整合解決,包括墾丁國家公園、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和林務局,以及影響所及的縣市政府,否則很難杜民眾悠悠之口。

據指出,有次屏東立委鍾佳濱質詢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梅花鹿是不是野生動物,結果陳主委第一時間說「是」,在立委和林務局同仁提醒後,才緊急改口,但農委會對於如何處理梅花鹿族群擴張危害生態及農業,卻明顯毫無定見。

林務局表示,今年8月24日林試所、林務局、墾管處和畜試所共同召開聯繫會議取得共識,於不同地區透過試驗來發展更有效率的誘捕方式,將高密度族群造成危害的鹿隻捕捉移除或回收,並由畜產試驗所進行梅花鹿保種及應用研究,發揮梅花鹿利用效益,且梅花鹿族群控制的議題需逐漸與社會溝通,將由墾管處主導,其他與會單位配合。

 墾丁國家公園不時發生梅花鹿衝撞遊客意外,賠償問題讓政府傷透腦筋。(圖/報系資料庫)
墾丁國家公園不時發生梅花鹿衝撞遊客意外,賠償問題讓政府傷透腦筋。(圖/報系資料庫)
胡進江 台灣奈良 動保法 劉德全 減口 輿論風暴 家畜 野生動物 綠島 墾丁 陳吉仲 一國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