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健康

免疫新招2/跌破眼鏡!台灣男竟比女性虛弱 「檢查3部位」判斷肌肉量 

肌少症 肌肉量 男性更年期 肥胖 血糖 脂肪
最新調查顯示,台灣4成6民眾有肌少症風險,其中男性風險竟高過女性,讓人大吃一驚。(圖/報系資料庫)

最新調查顯示,台灣4成6民眾有肌少症風險,其中男性風險竟高過女性,讓人大吃一驚。(圖/報系資料庫)

肌肉量嚴重減少稱為「肌少症」,員榮醫院家醫科醫師黎雨青表示,診斷肌少症有3個元素,首先是經由儀器檢測確認肌肉量已經減少;其次是生理功能受到影響,例如移動速度每秒鐘低於0.8公尺;第三則是力量,以握力來說,男性低於28公斤、女性低於18公斤。

男女的生理結構天生不同,一般來說男性的肌肉量都高於女性,所以相較於男性,過去總認為女性是「肌少症」的高風險族群,但根據亞培與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的調查顯示,高達4成6民眾有肌少症風險,其中男性的肌少症風險竟比女性高,身體顯得更加虛弱!

這項調查的對象是1322位50歲以上民眾,以亞洲肌少症共識會指標如握力,作為風險評估基準,結果發現男性肌少症風險51%,高於女性的43%,顯示每2名男性中就有1人具有風險,與普遍認知截然不同,跌破眾人眼鏡!

黎雨青說,男性肌少症風險較高的原因有二,第一是受到50歲以上的男性正邁向更年期,男性荷爾蒙、睪固酮分泌都大幅減少,進而影響身體內分泌;第二是肥胖,調查顯示,男性的肥胖率比女性高,因此容易發生胰島素阻抗導致血糖飆高,導致身體囤積許多脂肪,自然就會使得肌肉量下降。

雖然男女天生肌肉量相差甚多,但依照門診經驗,醫師認為女性更具有健康意識,注重運動與飲食,因此肌肉量維持得比男性好。(圖/報系資料庫)
雖然男女天生肌肉量相差甚多,但依照門診經驗,醫師認為女性更具有健康意識,注重運動與飲食,因此肌肉量維持得比男性好。(圖/報系資料庫)

黎雨青提醒,男性雖然天生肌肉量較多,但維持肌肉量更需仰賴後天的努力,依照門診經驗看來,女性比男性更具健康概念,也比較注重飲食、勤運動,一旦發現身體出現狀況,通常也更積極求診,而多數男性則不然,所以往往更容易輕忽肌少症的相關症狀,如虛弱、行動力變差等等。

「其實可以觀察手掌、脖子、額頭這3個部位,就可以初步判斷是否有肌少症問題。」黎雨青說,這3個部位的皮膚都比較薄,假如肌肉量足夠,通常會顯得較為飽滿,如果發現手掌掌心與額頭凹陷、脖子鬆垮,就建議到醫院骨科、家醫科、老人醫學科檢查。

「增肌」能夠提升免疫力,不僅在後疫情時代很重要,民眾是否能安享晚年也極為有關。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國人108年平均壽命雖達到80.8歲,但「平均健康餘命」僅72.4歲,代表民眾餘生平均有8.4年受病痛所苦,導致國人無法安享晚年的關鍵之一就是肌肉流失。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信彰提醒,隨著肌肉流失,行動力將逐漸退化,一旦進展成肌少症,臥床機率便會大幅提升,日常自理能力與生活品質會如溜滑梯般直直落,還可能加劇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引起感染、肺炎等併發症,建議及早預防肌肉流失,健康才有保障。

肌少症 肌肉量 男性更年期 肥胖 血糖 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