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詐下重手1/遊戲點數詐騙橫行 高檢署成立資通中心宣戰
網路遊戲盛行後,遊戲點數成為詐騙集團新寵,歹徒經常要求被害人到超商買點數替代現金。(圖/報系資料庫)
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統計,近年來詐欺案件暴增,每年財損高達40億元,居各類刑事案件之首,詐欺手法已跳脫以往的金光黨或仙人跳模式,朝結合資訊、通訊科技方式行騙,其中以網路遊戲點數詐騙案最為人詬病,不時發生年輕學生受騙,增加家長不少負擔。
由於購買遊戲點數不須採取實名制,網路金流追查不易,且人頭帳戶充斥,加上沒有專責機關整合公權力,檢警追緝不易,形成犯罪大漏洞。高檢署有鑑於此,將成立「查緝資通犯罪督導中心」,專門打擊資訊、通訊犯罪。
檢警也懷疑有些不肖博弈遊戲打著益智遊戲的名號,對外聲稱遊戲點數不能兌換現金,其實私下可以在網路上透過幣商(將遊戲點數或代幣換成現金的商家)等管道換錢,甚至傳言不肖幣商幫詐騙集團的遊戲點數洗錢後,賺取最少1%「水錢(手續費)」,至於這些遊戲點數最後流向,則是檢警努力追緝的重點。
檢警指出,遊戲點數詐騙案常發生在年齡階層30歲以下的年輕人,尤其以學生最為普遍,通常利用line等社群網路作為詐騙平台,詐騙模式以援交、買賣遊戲點數、普通商品等交易行為最常發生。被害人發現受騙後,滿懷希望向警方報案,以為透過政府公權力可以幫他們追回遊戲點數,但結果通常會讓他們失望。
資深檢察官指出,遊戲點數詐騙案中,買方陷入援交等詐騙話術後,到超商等地點購買遊戲點數,取得點數帳號和密碼後,拍照傳給詐騙集團,詐騙集團將帳號和密碼騙到手後,透過幣商、代儲公司、淘寶網、蝦皮、8591、購買比特幣等方式銷贓和洗錢,贓款最後再流向幕後金主。
當檢警追查當初利用line等社群網路行騙的詐騙集團時,通常只能追到使用社群網路發出詐騙訊息的電話號碼,而使用這些電話號碼的手機主人,通常是手機號碼遭人盜用,或者很難證明他們就是行使詐騙的人,因此無法起訴追究他們的法律責任。
資深檢察官表示,檢警轉向遊戲公司調閱遭詐騙的點數,不少遊戲公司態度消極不配合,有的遊戲公司會說相關紀錄只保存2個月,超過時間就消除,有的則說公司不會保留相關紀錄,檢方十分懷疑業者到底是嫌保留紀錄麻煩,還是擔心遊戲點數交易過程不隱密,遊戲玩家就不願上門,或者是對詐騙集團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遊戲點數詐騙案橫行,至今仍沒有真正的主管機關來監督,資深檢察官呼籲,政府一定要加強監督遊戲公司和幣商,從金流和資訊流兩個管道雙管齊下,金流的部分是讓購買遊戲點數的金錢流向能查得到,資訊流的部分則是要讓遊戲點數轉手對象透明化,才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