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歲嫩男瘋狂腹瀉…斷層一照驚見「肝臟長病灶」 美女醫心疼:末期了
大腸癌已連續13年蟬聯癌症之王。(圖/Pixabay)
癌症蟬聯國人10大死因之首長達39年,其中大腸癌更是連續13年成為癌症之王,雖然年輕族群患病比例較低,但也不能忽視警訊,如果排便出現異常,最好盡快就醫。小兒科醫師唐子涵分享罕見案例,一名20多歲的嫩男反覆腹瀉,伴隨著下腹疼痛、食慾不振等症狀,看醫生吃藥也不見改善,後來竟被確診大腸癌末期。
唐子涵醫師日前在臉書粉專「唐子涵兒科醫師的吃貨日記」表示,「這幾天看到一個讓人很傷心的案例…一個20幾歲的年輕人,反覆腹瀉、下腹痛好幾個月,去了好幾次診所跟醫院,吃藥都沒有明顯改善,病人同時合併食慾下降、腹脹、噁心感、常常有便意卻又大不出來,後來幫他掃腹部超音波、卻意外發現肝臟長了很多顆hypoechoic lesions(低迴音的病灶)」。
貼文提到,患者後來到大醫院檢查,「電腦斷層一樣看到肝臟長了很多顆病灶,因此病人被收住院做檢查。之後主治醫師安排大腸鏡,發現大腸有一顆很大的腫瘤,最後病理報告確定是大腸癌,核醫顯示多發性轉移,最後病人確診為大腸癌第四期,也沒辦法手術只能接受化療。病人也很驚訝,他以為只是腹瀉」。
醫生指出,30歲以下罹患大腸癌的機率不高,且初期常常沒有症狀,一般有症狀可能都已進展到二、三期,所以若出現排便型態改變或直徑改變、排便有血絲或黏液、不規則腹痛或絞痛、有便意卻大不出來、不明原因體重減輕、不明原因疲倦、腹部腫塊等情形,要盡快就醫檢查,避免延誤黃金治療時間。
另外,唐子涵也公布大腸癌的高風險族群,包括有家族史者、50至85歲、愛吃紅肉或高脂肪低纖維飲食、三高患者、肥胖者、吸菸喝酒、長時間罹患潰瘍性大腸炎或克隆氏症患者,都必須多加注意,建議改善飲食、規律運動、控制體重、戒菸戒酒,並定期接受篩檢,有助於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增加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