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冰川消融「地殼被重壓力量減輕」 專家:氣候變遷成地震誘發導火線
近期熱議的百年一次大型板塊擠壓,台灣東部海岸被列入超大地震潛勢區域,恐引發規模8的隱沒型地震。圖為集集大地震。(圖/報系資料照)
嘉義縣阿里山鄉5日晚間9點54分發生規模4地震,最大震度4級,台灣東部海域9點11分才發生規模5地震,兩者僅相距43分鐘。面對近期熱議的百年一次大型板塊擠壓,台灣恐爆發規模8的隱沒型地震。
不過專家認為,要發生規模8以上地震,板塊擠壓的隱沒地帶深度要夠深,其距離台灣本島較遠,震度與傷害都會比較輕,反而是全球暖化,冰川消融讓原本地殼被重壓力量減輕,帶來了更多的地震應受到更大的關注,氣候變遷成為地震誘發的導火線!
中研院地球所兼任研究員汪中和表示,當能量超過負荷限度就會釋放出致災型地震,也因為累積時間較長所以才會說是百年周期。最近大家討論度很高的百年周期恐引發規模8的隱沒型地震,但是要發生規模8以上地震,首先斷層長度要夠長,再來板塊擠壓的隱沒地帶深度要夠深,只是「海溝型地震」出現的隱沒帶距離台灣本島較遠,當震波到達陸地時,震度與傷害都會比較輕。
而在關注百年周期地震同時,也應重視全球暖化與地震的相關。根據統計,2009年以前每年全球平均出現規模7以上地震約11次,2009年以後平均一年增加為16次,但近幾年平均已有超過20次紀錄,溫室效應不止讓海平面上升,也讓強烈地震出現頻率增加。
汪中和表示,氣候暖化讓地表熱能增加,並累積在空氣、海洋、地殼之中,其中冰山消融會減少大陸板塊地殼原本應該承受的重量,於是地殼向上翹起,垂直抬升現象加劇也帶來更多的地震。
以喜馬拉雅山為例,2005年以來,周邊已經出現9次規模7以上強烈地震,震央均圍繞在冰川融化顯著地區,雖然喜馬拉雅山周邊地震主因是由於印亞板塊碰撞,但冰川消融造成的垂直應力變化卻是誘發的導火線,延緩全球暖化不僅影響氣候,更是降低地震發生頻率的一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