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裡的陌生人(上)/藏身中和社區內的英靈 一江山戰役關乎台海安危
王生明將軍為一江山戰役重要領導人,帶領千名國軍浴血抵抗到最後一刻,其銅像豎立在一江新城中庭公園,供後人景仰。(圖/黃耀徵攝、CTWANT合成圖)
67年前的「一江山戰役」,島上1040名國軍奮勇抵抗上萬共軍,從1955年1月18日上午砲聲劃破天際,直至1月20日下午結束,歷經61小時的槍林彈雨,慘烈的戰況震撼東亞各國,更深刻影響美中台三角戰略轉變,讓台海局勢趨於穩定。然而這場戰役的關鍵人物王生明將軍及其部屬的反共英勇事蹟,卻隨著時間逐漸被國人所淡忘,相當遺憾。
1月18日上午9時,天色灰矇矇還飄著雨,新北市中和區的一江新城內聚集了30多位的軍民,身穿軍服的人忙進忙出,其他一般民眾則撐著傘在旁靜靜等待;9時30分時間一到,大夥聚攏到社區中庭公園,朝著立有王生明將軍戎裝銅像的「一江山殉難烈士紀念碑」,行三鞠躬禮,悼念67年前這群英勇的國軍無私無我的護台壯舉。
戶外活動結束,一行人又往旁邊老舊公寓前進,緩緩上五樓,一戶看似家宅的門打開,舉目所及的空間被打掃得一塵不染,簡單擺放4、50張椅子,牆面上垂掛著一幀幀黑白色人頭照,個個年輕挺拔,中央則擺放著花圈和素果,這裡正是祭祀一江山戰役英靈的「一江堂」。
「一江山戰役對中華民國的國運影響相當大,戰士們的犧牲非常值得紀念,他們用生命換來中華民國國祚,換來國民安全,非常了不起的犧牲,這個戰役實在太偉大了!」國安會前秘書長、一江山戰役協會理事長胡為真表示,這場決定性戰役牽動後來美中台的戰略部署,之後台海局勢也趨於穩定和平,粉碎中共侵台的妄想。
1950年初,中共為拿下台灣,在中國大陸東南沿海集結幾十萬兵力,而一江山島位於浙江省外海50海浬,也是大陳島的重要門戶,假如當年一江山島、大陳島被共軍拿下,中共就能順勢進攻台灣本島。為此,國民政府當時就指派胡宗南將軍到大陳島、一江山島訓練組織「反共救國軍」,這支勁旅短時間內突襲大陸39次之多,造成共軍不小威脅,讓對方不敢輕易進犯。
1953年夏天,韓戰結束,大批中共正規軍南下,國府已有心理準備,那時胡宗南將軍已被調回台北,另指派劉廉一將軍前往大陳島,成立「大陳防衛部」;1954年10月,情勢愈來愈嚴峻,戰雲密佈,劉廉一將軍將王生明將軍調往一江山島擔任司令,全力備戰建築碉堡、地堡和交叉火網等防禦工事。
1954年底,王生明將軍飛回台北,接受先總統蔣公贈勳,王生明特別叮囑獨子王應文好好學習,孝順母親。父子倆在滂沱大雨中的基隆港訣別,那時大家都知道這一別可能就不會再見面,王生明將軍與同袍弟兄們已準備為中華民國犧牲,那時王生明將軍還與部屬們一起寫血書,宣示效忠中華民國,做好以死報國的準備。
1955年1月18日上午,中共海陸空三軍齊發,約兩萬人軍力,以三棲作戰方式全面搶攻一江山島,而島上只有1040位國軍守護。再者,一江山島上都是石頭、沒有水、沒有樹,本來就很難生存,站上島的都是軍人。開戰之初,中共發動空戰,230架次的戰機輪流轟炸一江山島,並以百艘艦艇包圍該島,3個小時就打了5萬多發砲彈,炸得一江山焦土一片,且因為中共刻意包圍作戰,大陳島和台北的國軍想支援都無法靠近。
中共發動作戰從18日一路打到20日,歷經61個小時又12分鐘,才完全拿下一江山島。過程中,中共曾一度成功登島,但馬上又被王生明將軍帶領的部隊打退數千名共軍,周圍海水都被血洗成一片紅,最後中共多次增援下,於20日下午,王生明將軍壯烈殉國,國軍1040人,720人陣亡,300多人被俘虜,這一戰震撼東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