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政治
焦點

電網成破網2/三接緩不濟急、再生能源佔比跳票 學者憂停電成常態

興達發電廠 再生能源 葉宗洸 緩不濟急 謝衣鳳 303大停電 陳椒華 王美花 供電網路韌性
我國三大電力樞紐之一的龍崎超高壓變電所,受高雄興達發電廠開關場事故波及,引發後續303大停電,行政院長蘇貞昌緊急南下視察,強調絕不護短,不過最後仍慰留經濟部長王美花。(圖/行政院提供)

我國三大電力樞紐之一的龍崎超高壓變電所,受高雄興達發電廠開關場事故波及,引發後續303大停電,行政院長蘇貞昌緊急南下視察,強調絕不護短,不過最後仍慰留經濟部長王美花。(圖/行政院提供)

儘管中央不斷重申,303全台大停電時,備轉容量達24.61%,電力充足並非缺電,行政院長蘇貞昌也強調,事故凸顯南電北送的電網脆弱,必須讓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三接)加緊完工,不過學者提出數據質疑,三接根本緩不濟急,未來停電恐成常態。此外,就連蔡政府2025年非核家園能源政策中,最重要的再生能源也被質疑「跳票」,就連花費上千萬建置的輸變配電系統,也曾被監察院糾正,指出預算有浮編的問題,以及變電所工程「外行領導內行」,就此埋下了今日的隱憂。

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指出,根據經濟部「108、109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2022年至2025年除役機組的總裝置容量為906萬瓩,新增機組的裝置容量則為1086萬瓩,新增扣除退役的機組還有180萬瓩餘裕。

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指出,三接預計2025年才會完工,今年起至2025年期間,所有新增機組全為燃氣機組,恐將無電可發。(圖/翻攝自葉宗洸臉書、CTWANT資料室)
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指出,三接預計2025年才會完工,今年起至2025年期間,所有新增機組全為燃氣機組,恐將無電可發。(圖/翻攝自葉宗洸臉書、CTWANT資料室)

這項數據看似足以應付用電成長,然而葉宗洸指出,此期間所有新增機組全為燃氣機組,氣源是否充足,完全取決於三接啟用時間,而三接預計2025年才會完工。換句話說,在2025年之前,這些準備用來作為基載的新增燃氣機組都將無電可發,缺電已經無可避免。

除了三接上路時間遭質疑緩不濟急,就連再生能源目標發電量也面臨跳票。2017年總統蔡英文宣布2025年非核家園與能源轉型政策,規劃2025年低碳發電能源配比目標為50%天然氣、30%燃煤、20%再生能源。

「2025年再生能源達到20%是跳票的。」立委謝衣鳳直指,根據經濟部能源局設定再生能源發電量佔比,去年應達12%,實際只有7.1%,若沒有建置儲能設施或基載電力等設備,無法達到供電穩定。

經濟部長王美花日前聲稱2027年新能源建設將大於除役機組,然而立委謝衣鳳卻大批政府宣稱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已先跳票,政府的保證讓民眾很沒信心。(圖/周志龍攝、CTWANT資料室)
經濟部長王美花日前聲稱2027年新能源建設將大於除役機組,然而立委謝衣鳳卻大批政府宣稱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已先跳票,政府的保證讓民眾很沒信心。(圖/周志龍攝、CTWANT資料室)

立委陳椒華則指出,303大停電在整體電力供應充足的情況下,從人為的疏失、老舊電廠的設備設計、乃至安全系統的誤判,一連串的連鎖反應,讓一個維修中、沒發電的機組維修工作,釀成全國大停電,所幸事故當時發生在白天,再生能源效率良好,否則可能會造成更大規模的停限電。

「未來台灣的再生能源占比越來越高,恐面臨天候不佳的間歇性問題。」陳椒華示警,天候因素加上部分電廠設備漸漸老舊,恐出現突發的故障,台灣需要更有韌性的電網與快速反應的輔助設備,如儲能設備。她還指出,2001年起政府就開始推動第六、七輸變電計畫,經費約5600億元,現在還有智慧電網總體規劃方案約9百億,加上前瞻基礎建設綠能建設也有強化電網運轉彈性公共建設計畫約68億,各項經費陸續投入,卻還是經常發生大停電,顯然台電的問題不只是供電網路韌性問題,現有的電廠設計和人員的訓練都該列入檢討,甚至以極端的情境進行模擬演練。

陳椒華說,第六輸電計畫就曾被監察院糾正,當年的糾正理由為預算浮編,還有「非輸變電工程單位來認養變電所工程」,也就是外行主導內行,或許就此埋下了今日的隱憂。電力問題非常專業,台灣需要依據電業法,成立一個獨立客觀的電業管制機關,監督發電、輸配電、售電端的各項工作,避免球員兼裁判,造成決策或是監督盲點。

興達發電廠 再生能源 葉宗洸 緩不濟急 謝衣鳳 303大停電 陳椒華 王美花 供電網路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