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大入侵種「海蟾蜍」南投現蹤…毒液噴1公尺超兇猛 最高可產卵3.5萬粒
百大入侵種「海蟾蜍」南投現蹤。(圖/南投林管處提供)
名列世界百大入侵種的「海蟾蜍」,先前在國內並未發現過野外個體,不過就在去年11月7日,兩棲類保育志工團隊卻在南投草屯一處菜園發現其蹤影。經過相關單位、志工4個月來的努力,目前已捕捉1300隻,持續朝清零目標邁進。不過,隨著時序進入繁殖期,近日陸續捕捉到抱接產卵個體,令人相當擔憂。
為了讓海蟾蜍在台灣絕跡,東華大學教授楊懿如持續率領志工進行移除行動,本月6日表示,「海蟾蜍已經進入繁殖期,有些雄蛙移動到水田鳴叫,不過今晚僅在少數地方聽到叫聲,沒有形成大合唱。有可能因為天氣不適合,海蟾蜍通常在降雨後繁殖,今天比較乾。有些農田噴農藥,海蟾蜍不會接近。
楊教授提到,經過志工及當地居民長期努力,目前已捕獲1300多隻海蟾蜍,「可能經過幾次每晚50多隻的移除後,分布核心區的族群受到壓抑,我很希望是如此。最近也發現分布邊緣地帶逐漸出現海蟾蜍,零星分布方式,讓移除的工作更加困難。不過控制像海蟾蜍這樣強勢的外來種,本來就要有長久抗戰的決心。」
楊懿如指出,「最近氣溫回升,很適合海蟾蜍活動,也在稻田發現準備產卵的抱接配對。已經發布志工密集移除海蟾蜍動員令,近期每天都有志工在熱區移除海蟾蜍,利用誘鳴的方式,偵測及移除進入水域鳴叫的公蛙,攔截移除從旱地進入水域的母蛙,以降低繁殖族群,希望能早日根除草屯的海蟾蜍。」
南投林管處表示,海蟾蜍原產於美洲熱帶地區,過去許多國家為了防治甘蔗、香蕉與其他經濟作物的各種不同害蟲,而被引入世界各地。由於海蟾蜍體型碩大,體長最大可達30公分以上,而且食量驚人,會捕食棲息地內所有能抓到的動物為食,甚至也會吃狗飼料。
另外,海蟾蜍的毒腺(耳後腺)大而明顯,從上方看外觀類似三角形凸出物,如果受到挑釁,或是局部受到壓迫,例如捕食者咬住時,就可能從耳後腺噴出毒液,距離甚可超過1公尺遠,對本土野生動物具威脅性,亦可能造成犬貓誤食致死。
南投林管處指出,海蟾蜍在澳洲、日本、菲律賓等都已經造成嚴重生態危害,國內目前雖僅於草屯發現蹤跡,但個體都是成蛙,體長約10至15公分,且雌雄都有,可能因季節關係,尚未發現蝌蚪或是幼體。楊教授表示,海蟾蜍壽命一般是10年至15年,人工養殖可達30年,一次產卵少則8000顆,最多可達3萬顆,一旦擴散將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