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證實中科院研發新戰機 專家有疑慮
國人自研自製的新式高級教練機,2020年6月首飛展示,編號11001「勇鷹」。(圖/報系資料照片)
空軍近日在答覆立委的書面報告裡證實,中科院在2019年開始執行下一代先進高性能戰機關鍵技術研發,且藉由台美軍事交流會議,蒐整關鍵技術及先進武器獲得的可能性,以提升下一代戰機研發能量。
對此,軍方內部有人質疑,下一代戰機的採購尚未建案,中科院就能自行決定研發戰機發動機?前國民黨立委林郁方5年前曾說,中科院花10年也造不出來。
中科院長張忠誠去年在立法院表示,下一代戰機研發案在第一階段有2案,分別為整體設計與發動機,進度順利且超前,預訂2024年完成。張忠誠說,發動機研發案經費編列88億元,設計經費編列17億元,2案進度均正常。
空軍近日以書面報告答覆立委表示,除持續掌握中科院研發進度與各項風險外,也將積極強化台美交流,適切評估下一代戰機的各項方案。
相對於中科院宣稱已進入下一代戰機的整體設計與發動機研發,空軍的態度保守許多,僅強調積極和美方交流。據了解,中科院研發的下一代戰機發動機案,代號為「織女星計畫」,全案列為機密,是中科院26項前瞻計畫之一。
前中科院長張冠群於2017年在立法院備詢曾表示,織女星計畫已建案,初期執行6至8年,10年後下一代戰機的雛型就能出來。
熟悉國防事務的前立委、國政基金會國安組召集人林郁方,5年前聽到中科院要研製戰機發動機,就酸諷中科院實在吹很大、玩很大。林郁方還說,搞國防科技最忌好大喜功,就算花10年,中科院都造不出戰機引擎。
軍方專家說,世界上能做戰機發動機的國家寥寥無幾,不出美、俄、英、法、中等國,中國大陸已做出人造衛星、洲際彈道飛彈,連核子潛艦都做出來了,但花了10數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做發動機,性能仍待改進。
另1位退休中科院人士說,所謂「織女星計畫」,只是提升現有戰機引擎的推力,與研製新戰機引擎完全是兩回事。
事實上,軍方內部也有質疑,認為軍種既沒有提出下一代新戰機的作戰需求,也沒有做系統分析,中科院做法是先爭取預算,即使做不出來,也會有一番理由解釋。
不過,中科院也有人認為,政府全力推動國機國造政策,現正在做勇鷹高教機,還要造初級教練機,中科院編列預算研製下一代戰機發動機,藉此留住研發人才與能量,確有必要。
前國防部長馮世寬任內,於2017年成立空軍「航空科技研究發展中心」,專責國機國造督管、下一代戰機概念設計和參與研發作業,執行各項測試評估作業。
軍方相關人士透露,按照空軍的建軍計畫,預訂在2029年才提出下一代戰機建軍案,最理想的情況是美國售我,若是自製,應比照經國號戰機(IDF)研製模式,由美方提供發動機,在台設計與製造。
瑞典JAS39戰機、韓國KF-21,都是使用美國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