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所關懷電話」竟是產後壓力元凶 婦產科醫生揭陋習:侵犯隱私權
許多產婦生完小孩,會接到衛生所的關懷電話。(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也許是出自好意的關心,但對當事人來說可能是種壓力。禾馨婦產科診所主治醫師烏恩慈就分享,許多生產完的媽媽會接到衛生所的關懷電話,但有時候對方的問題,反而會給這些媽媽造成壓力。
烏恩慈在臉書專頁「烏烏醫師」指出,來自衛生所的關懷電話,向來是產後媽媽的壓力來源之一,來電的內容通常是「奶水怎麼會不夠」、「還是要餵母乳喔!」、「怎麼這麼早退奶,我們建議至少要餵到半年喔!」由於不了解媽媽困境和家庭經濟,電話那一頭總是一味強調母乳的好處,經過她側面打聽,得知這是國健署母嬰親善的一環,一時之間無法調整,她只能盡可能事後安撫媽媽的情緒。
直到最近,有個2寶媽接到衛生所電話「為什麼會早產?」烏恩慈解釋,對方沒有任何病史,不是高齡產婦,第一胎足月生產,第2胎沒漏掉任何一次產檢,血糖血壓也都正常,卻在35周出現落紅、開始規律宮縮,入院檢查子宮頸已經開一指,考量利弊風險後,決定不安胎,隔日順利產下稍微早產的2寶,出生體重2700克,生命徵象穩定,母女均安。
幸好這名2寶媽有上一胎的經驗,已經有防備,心理素質強大,知道早產不是自己的錯,但不解衛生所應該看得到資料,為何要苦苦相逼?同時也擔心其他早產媽媽,是否會因此心靈受創,甚至自責崩潰。
烏恩慈認為,台灣有龐大可去識別化的健保資料庫,沒必要利用人力資源特地打這通電話,另外她也好奇:「到底是誰賦予衛生所這樣的權利,侵犯媽媽的隱私權?假設是我,不管有無早產,我一點都不想讓衛生所人員知道我懷孕生產」。
烏恩慈懷疑,打電話的人真的是公衛護士嗎?是否有超時工作,或是外包給志工,「那麼他們對孕產母乳議題有理解嗎?如果電話那頭的媽媽剛好塞奶、乳腺炎,他有辦法提供諮詢嗎?」如果嚴重一點,媽媽正經歷產後憂鬱風暴,人員有能力接住媽媽的情緒嗎?還是會變成壓死媽媽的最後一根稻草?她逼問:「難道真的要等到出事,才會有人正視這件事嗎?」
最後,烏恩慈沉痛且憤怒的呼籲,主管單位在關注量化數據,政策KPI的同時,應該多關注媽媽的感受,哪怕只有一點點都好,她也拜託大家不要公審打電話的志工或護士,「錯的不是他們,而是那個從不曾被檢討過的制度」,並透露年底要選地方縣市長和議員,希望這個小小議題可以獲得政治人物一點點微小的關切,「媽媽們也是有選票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