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健康
30歲女胃食道逆流半年 醫檢查驚覺誤診:吃藥當然不會好
林相宏醫師表示,病患應該敘述身體狀況,而非直接講病名。(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一般而言,民眾如果身體不舒服都會去看醫生,不過,胃腸肝膽科醫師林相宏坦言,他不喜歡病患告知「自己的診斷」,而是要描述症狀,因為曾有一名女子以為罹患胃食道逆流,看醫生半年都沒起色,結果仔細檢查才發現,竟診斷成其他病情。
林相宏在粉專《胰臟醫師 林相宏》發文提到,過去有一名30歲女子來看診,自述「胃食道逆流」半年,即使吃藥、戒掉咖啡和甜食還是沒用,先前就被醫生告知是胃食道逆流,說是生活壓力導致,吃個藥就會好,怎料病情沒好轉,於是他詳細問診。
女子每天吐,吃東西後更嚴重,吃硬或是比較乾的時候,吞不太下去,而且吐得更厲害,一躺下食物和水就會衝上來,嗆到喉嚨咳嗽,半年來這樣的情形讓她瘦了5公斤。林相宏聽完認為,這和典型胃食道逆流不太一樣,而且女子不菸不酒,也不太可能是食道癌,討論後決定再做一次胃鏡,結果發現食道裡面滯留不少液體,而且食道口非常緊,要花一點力氣,胃鏡才進得去胃,後來做了食道鋇劑攝影與壓力檢測,確診是「食道弛緩不能症」(Achalasia)。
林相宏說明,這個疾病簡單來說,就是食道口過緊無法放鬆,食物過不去,治療方式和胃食道逆流天差地遠,吃藥當然不會好,從發病到正確診斷,平均要花2年,但女子都被當胃食道逆流處理,因此馬上轉診,預計要做另一種治療,成功率可以達到9成以上症狀的緩解。
林相宏提醒,看診時記得告訴醫生不舒服的「症狀描述」,詳細把身體的變化和感受說出來,「不是披頭就說,我有胃食道逆流、我腸躁症、我胃潰瘍…不但可能誤導醫師的診斷,也沒辦法得到正確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