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傳打烊1/指揮中心隨陳時中謝幕 專家認反有利解開防疫緊箍咒
陳時中目前染疫在家隔離,外傳他可能會因將參選直轄市長,逐漸減少以指揮官身份曝光次數,也讓陳的下一步受到矚目。(圖/周志龍攝)
新冠疫情進入高原期,全國中重症、死亡案例居高不下,且中南部單日確診數追上北部,醫界擔憂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與成人長新冠案例增加,堅稱疫情穩定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卻停開記者會,接著隔天還傳出染疫暫交出指揮權,外界解讀民進黨正在進行「轉場」佈局,測試降低陳曝光量的反應,指揮中心是否在六月底打烊的話題也甚囂塵上。
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指出,即使真是考量選舉因素,新冠肺炎從五級降四級、指揮中心解散,未必會不利控制疫情。他以新冠肺炎口服藥Paxlovid「給藥」為例說明,國內中重症死亡比例居高不下,醫界懷疑指揮中心對中重症認定太嚴格,建議Paxlovid應從輕症時就投藥;新冠肺炎現在列為第五類傳染病,Paxlovid須由專責醫院及與其連結的醫院才能給藥,一旦改第四類,Paxlovid就能像克流感,每家醫院都有,病患能就近拿到藥,或許反而能緩和目前罹病死亡人數。
王任賢同時說,指揮中心若繼續存在,包括PCR、快篩、口服藥就是防疫物資,而非醫療物資,採購受制於「徵用」、價格都很貴,但如果新冠降至四級,上述物資就改由健保採購,有助降低價格,只要經費來源仍由「防疫紓困特別預算」(已經延長到明年)支應,非由健保經費支應,就不至於排擠健保。
「新冠疫情減災前,指揮中心有其統籌功能,但當蔡總統、蘇揆決定與病毒共存的那一刻起,指揮中心已無存在必要,台灣不能一邊想學歐美全面開放,追求經濟回歸正常,一方面又迷戀緊抓事權,製造防疫光環。」一位曾任醫院院長的醫界人士直言。
該人士說,「防疫特別條例」賦予指揮中心種種前所未有的特權,從採購口罩、疫苗、冷鏈、PCR、快篩、1922防疫專線及實名制系統等,甚至染疫者遺體火化,全都是指揮中心說了算,不僅排除《政府採購法》、立法院要監督也難,但指揮中心恐沒料到,「方便行事」若不用心超前部署的後果,仍要付出代價,染疫者大體火化之亂、恩恩之憾等都是例證。
該人士說,疫情初起,指揮中心訂定的各種大小防疫指引及宣傳,被醫院、民眾視為『聖旨』般服從,在新冠未減災前,民眾還願犧牲小我配合,但當政府改變政策,不計代價要與病毒共存、快速鬆綁,當然民眾就會有意見。因為當醫院都瞭解,「清零」已是不可能任務,進入醫院也不必再做PCR,只要家屬防護工作做好,在染疫者往生前,緊急通知親人到場告別,之後就算快速火化,起碼能稍安撫家屬遺憾。
現階段種種民怨來自於防疫政策未能與時俱進,也不願清楚說明退場機制,以致指揮中心被過去各種指引重重綁住,就像緊箍咒,再加上選戰考量,即使爆發爭端也不肯輕易認錯道歉,修改規定更牽涉各部會橫向聯繫與責任歸屬,無人敢拍板攬責,終至陷入無人馬車的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