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家悲歌2/掏300萬元照顧弱勢竟遭控溢領補助款 少年股神嘆:擋人財路
新竹縣中華照顧者關懷協會長期照顧街友,為他們安排工作和住處,如今已協助12人脫離「無家生活」。(圖/方萬民攝)
「新竹縣中華照顧者關懷協會」長期照顧街友,為他們安排工作和住處,如今已協助12人脫離「無家生活」,其常務理事劉志枰今年還籌組台灣愛的萌芽福利協會以照顧更多弱勢民眾,但「愛的萌芽」尚未正式上路就遭人檢舉溢領補助款,劉志枰好氣又好笑,懷疑自己因「擋人財路」才遭到報復。
本刊調查,劉志枰家境清寒,其父親因糖尿病而長期洗腎,他深感弱勢民眾的無助與悲傷,長大後選擇投入公共事務,2020年協助立法委員林思銘進軍國會成功,他卻沒有跟著雞犬升天,而是選擇回到社福團體,與同為社工的妻子繼續為「艱苦人」服務。
劉志枰今年才32歲但已縱橫股海多年,在一次次的漲跌起落中積累教訓,去年憑藉銳利目光,在航海與鋼鐵大賺上千萬元,如今也靠著操盤而月入百萬,但源源不絕的新台幣並沒有讓他在聲色犬馬中迷失自我,反而是讓他思考該如何回饋社會。
「街友這部分最少人做,所以我來了。」劉志枰說,同樣都是可憐人,大眾往往樂於幫助能看見改變的孤兒與單親家庭,但重症患者、弱勢老人和街友因難有未來而募款困難,當中又以街友的形象惹議,得到的資源和善意總是最少,社會的眼光與歧視也使他們成為「弱勢中的弱勢」。
為了瞭解街友,劉志枰深入各個角落,發現他們並非是既定印象中的懶惰和遊手好閒,有許多人是因家逢巨變、前科拖累而流落街頭,還有不少人是受當年「喬治瑪莉現金卡」所害而背負鉅額卡債,一有錢入帳便會立刻被銀行強制扣款,面對終極一生都難以填平的「錢坑」,這才選擇現金日領的工作,但也因不穩定而無法租房,最終只能在公園車站中備受驅趕。
劉志枰說,街友需要的是一個回到正軌的機會,他因而啟動遊民就業輔導計畫,租下一棟透天厝安置外,並安排他們賣報紙、咖啡和烤地瓜,先讓他們學會融入人群,再與人力派遣公司合作接洽工作,一步步使他們重拾信心,也教他們儲蓄節流,希望在半年內可以自行租屋,2年來已成功讓12位街友脫離無家生活。
眼見街友幫助計畫有所成功,劉志枰也希望能照顧更多「艱苦人」他因而在今年成立「愛的萌芽」協會,將重心放在清貧無依的獨居長者,今年3月協助被趕出家門、只能在山區搭帳篷的6旬盲婦租屋,一口氣付清2年房租,並帶著街友小隊清掃粉刷,讓婦人住得更加安心與舒適,除新竹縣之外,劉志枰也將愛心深入其他區域,卻疑似因此擋人財路而遭到報復。
「連統編都還沒有,是要怎麼申請錢啦!」劉志枰無奈表示,「愛的萌芽」於今年2月向內政部申請籌組,至今沒有承接任何政府方案,基金會卻在今年5月被指控「溢領補助款」,此無端指控也讓他一頭霧水。
劉志枰提到,中華照顧者關懷協會的確有承接政府方案,但縣府該負責的社工人事費卻積欠超過2年,累積金額達百萬元,都是由他自行墊付,而私下詢問後,才得知自己疑似踩到其他人的「地盤」,又承包了原本是其他機構負責的方案,最終招來黑函攻擊。
「我服務街友2年燒掉快300萬元,但數字沒有很重要,重要的是要做有意義的事。」劉志枰提到,他為街友買快篩、防疫物資、柴米油鹽,以及發給弱勢民眾的急難關懷金都是自掏腰包,縣府給的感謝狀後都是一群無名英雄的努力,他也將持續堅持,期盼能將溫暖傳遞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