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齡食堂1/嘉義「三慢」餐廳 花甲長輩化身廚師及服務員
位在嘉義市東區後庄里的大齡食堂,不到上午11點已門庭若市,頭髮花白的大廚手拿鍋鏟翻動,動作不輸年輕人。(圖/張進安攝、雙福基金會提供)
位在嘉義市東區後庄里東義路上有一間「葫蘆.蘋果.貓大齡食堂」,工作人員平均年齡高達77歲,這家小店與現代講求效率與速度的餐廳不同,強調的是「三慢」,炒菜慢、走路慢、上菜慢,希望上門顧客也能體驗這樣的慢活,慢慢吃、慢慢聊,讓大齡食堂成為聯繫情感的據點。
這間大齡食堂是由嘉義基督教醫院和雙福基金會合作開辦,以象徵福氣、平安和慢活的「葫蘆.蘋果.貓」為名,找來嘉義市居家服務中心常樂園的長輩,端出他們的拿手名菜,如湖南紅燒肉、花雕醉蝦、滷豬腳、梅干扣肉,搭配家常涼拌小黃瓜、番薯糖和各種小炒,做成均價約200元的簡餐,疫情期間則另外接受便當預定,以故事及回憶入菜,讓顧客感受料理中的生命力。
9位分別來自關懷據點與慕名而來參與的長輩平均年齡高達77歲,最年長是86歲的余彩燁,「最年輕」則是67歲的洪淑齡。基金會另有安排專業的輔助人力,協助採買、提物和扛大鍋等工作,再依長者們的個人專長、能力與身體狀況分配工作。
「您的外帶餐點好了!路上請小心!」走進這間外觀毫不起眼的小店,木製招牌上寫著「大齡花甲食堂 作伙呷百二」,不到上午11點已門庭若市,上門的顧客手拿環保餐具,井然有序地排隊、插卡過號,等待工作人員打上飯菜。仔細一看,才發現內、外場工作人員一個個頭髮花白、身軀佝僂,但言語、動作卻充滿朝氣。
裡面座位雖不多,但鵝黃色的暖調燈光與簡單擺設,處處透著溫馨氛圍。早上9點不到,餐廳的小廚房內便開始忙碌吆喝起來,切菜、煎肉、翻炒聲打破原本的寂靜,流程井然有序,每位長輩在自己工作崗位上各司其職,沒多久便飄散出陣陣令人垂涎欲滴的香味。
餐廳內場備好料後,大齡服務生即帶著親切笑容迎接上門顧客,本刊採訪當天,由70歲盧靜枝、77歲顏李雪2人擔綱外場接待重任,招呼客人、裝打飯菜毫不含糊,配菜、送菜、收銀樣樣難不倒她們,一肩擔起企業公司預定、據點供餐、自來客、內用預定簡餐等項目,超過1百人分量的餐食不到1小時就盤底朝天、打完收工,條理清晰與俐落身手,令人完全感受不到他們的實際年齡。
從事社工工作的阿祥遠從屏東慕名而來,他表示,每一位大齡爺奶的真誠與熱情使每個用餐客人都能被療癒,更難得的是所設計的菜單營養均衡,少油少鹽且方便年長者咀嚼,對一般民眾而言也是既美味又健康,長輩們行動都很便利,並不會給人緩慢到心焦的感覺,客人能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盡情享用美食,是非常舒服的用餐環境。
在店內服務的長輩們眼見記者拍照,「默默地」卸下支撐腰部力量的護具,並從休息座椅上站起,瞬間精神百倍、笑容可掬;採訪時,也會「不經意地」從早已做好書籤標記的「藝手好菜憶種味道」料理書上,瞬間翻開屬於自己的那一頁,還會在閒暇之餘打開「老人機」,從幾乎占滿頁面的超大字體中,查看每位顧客在網路上的評論,展現出童心未泯的一面。
「讓阿公、阿嬤出來煮啦!」雙福基金會組長朱思蕙笑著說,當初大齡食堂的創立,其實源自於「藝手好菜憶種味道」料理書的刊出,爺奶們展現廚藝後讓大家驚為天人,後來他們為了籌措出國交流旅費而規劃賣便當,沒想到建立口碑後,又順勢以「仿就業」的方式替長輩們設立大齡食堂「將平台變成舞台」,發揮所長且維持老有所用的自信。
朱思蕙說,大齡食堂歷經5年的洗鍊,每位長輩早已將這裡當成事業在經營,甚至會主動提出外出擺攤展售、精進菜色、到各機關行號自我推介等想法,儘管長輩們每天只能領廚師150元、外場100元的獎勵金,但每個人仍甘之如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