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財經
熱線

疫情衝擊拉大高、低薪資差距 金融VS.教育業差3.8倍

薪資 差距 金融 服務業 補教業
疫情衝擊,薪資M型化結構擴大,總薪資最低的教育業與最高的金融保險業差距拉升至3.8倍。圖為今年五一大遊行,勞工提出「抗通膨、要加薪、要職安、保年金」4大訴求。(圖/報系資料照)

疫情衝擊,薪資M型化結構擴大,總薪資最低的教育業與最高的金融保險業差距拉升至3.8倍。圖為今年五一大遊行,勞工提出「抗通膨、要加薪、要職安、保年金」4大訴求。(圖/報系資料照)

今年前5月平均總薪資3高、3低行業別
今年前5月平均總薪資3高、3低行業別

受疫情衝擊,產業K型發展拉大薪資M型化結構;根據主計總處統計,今年1至5月全體受僱員工總薪資6萬2736元、年增3.63%。不過,總薪資最低的教育業與最高的金融保險業,兩者的差距從疫情2019年的3.6倍拉升至3.8倍,M型化明顯,預估身處低薪風暴的就業人口超過103萬人。

而住宿及餐飲業、支援服務業同樣身陷低薪風暴,不論主管、職員等級別,加計獎金、加班費後的總薪資皆不到4萬元,教育業更低於3.5萬元,這與金融保險業逾13萬有很大差距,後者為前者的3.8倍。

主計總處行業別中的「教育業」,是不含小學以上公私立學校教職員的薪資統計,人資專家楊宗斌表示,就是俗稱的「補教業」,不論才藝型、課後輔導等,跟餐飲業「內用」減少一樣,全是疫情海嘯第一排的「慘業」;補教業雖然推出線上課程,但效果不如預期,對總薪資不高的補教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主計總處統計顯示,今年1至5月批發零售業、娛樂休閒服務業,總薪資都呈現0.9%、0.1%的衰退。文化大學勞工暨人力資源學系教授李健鴻分析,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低薪產業,吸納龐大就業人口,導致台灣長期擺脫不了低薪陰霾;若從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低薪定義(低於薪資中位數三分之二)標準來看,近5年來我國低薪勞工占整體受僱員工近40%已降至29.6%,看似已明顯改善,但令人擔憂的是,30歲以下青年族群的低薪占比仍居高不下、高達4成。

李健鴻表示,經貿環境促使科技、金融產業升級,企業積極加薪以爭取人才;而遇上新冠疫情,內需服務業指望的加薪、獎金沒了,人力驟減下,甚至出現「減薪」的情況,進而拉大高、低薪資的差距。楊宗斌表示,薪資M型化擴大,更直白地說就是「貧富差距」更嚴重;當「貧富差距」遇上「通膨」,對月領13萬的金融業來說,一天增加100元伙食費不痛不癢,但對月薪僅有3.5萬元的服務業勞工來說,「痛苦指數」不斷飆高。

李健鴻指出,貧富差距擴大是全世界的共同議題,台灣只有調升基本工資這一招,遠不及其他先進國家的配套政策。

薪資 差距 金融 服務業 補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