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陸有望開啟太空旅行 最新票價出爐
2025年中國有望開啟太空旅行,票價200萬—300萬元人幣。(澎湃新聞)
據《環球時報》報導,「長征十一號」火箭首任總指揮楊毅強表示,「中國商業航天已迎來最好發展機遇,已由基礎製造、產品研發的1.0時代進入應用牽引、市場主導的2.0時代,並將在10年內追上美國的發展水平。」他樂觀預期,2025年中國有望開啟太空旅行,票價200萬至300萬元人民幣。
楊毅強現任中科院空天飛行科技中心主任,不久前,中國最大固體運載火箭「力箭一號」的成功首飛讓參與其研制的公司中科宇航「浮出水面」,而楊毅強作為中科宇航創始人的另一身份遂為眾人熟知。
楊毅強表示,在商業太空領域,已形成一定市場規模的就是中國和美國。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推進太空商業化,馬斯克成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公司)時,該產業在美國已發展得較為成熟。中國商業太空雖起步較晚,但在政策扶持、資本加持和市場需求牽引下,發展態勢風起雲湧,如火如荼。
楊毅強表示,2015年是中國太空商業化元年,2021年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商業太空的註冊企業已逾370家。過去7年間,在運載火箭、衛星應用等領域均已出現頭部企業,已形成國家隊與民營派互補的格局,發射次數、發射載荷質量和在軌衛星規模均居世界前列。
楊毅強表示,目前,中國的商業太空已從1.0時代進入2.0時代,並有望在5年內進入3.0時代,期間,需要將火箭運力提升至5噸到14噸、建設全球性衛星星座、實現火箭可回收並降低成本。另有數據顯示,從2015年到2020年,中國商業太空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2.09%,這與中國擁有完整的自主智慧財產權和人才造血機制,以及國家的扶持有關。但從商業太空的經濟規模和整體企業估值來看,體量還相對較小,真正靠火箭和衛星盈利的企業較少,目前中國商業太空企業整體仍處於「積累」階段。
楊毅強表示,目前商業太空的投資熱點還是火箭和衛星。但其實,火箭和衛星相關的企業數量已足夠多,且頭部企業已經顯現,資本的不斷湧入反而會造成這些企業的內耗,所以他建議,資本方可以將焦點更多地放在上游的供應鏈(如發動機、元器件等)和下游的衛星應用(如導航、遙感等)上。因為,沒有優秀的供應鏈產品就不會有好的系統集成產品。
楊毅強透露,最遲到2027年,中國商業太空的「春天」便會到來。商業太空的「春天」可依據以下標誌來判斷:第一,衛星星座大規模組建,運載火箭進入高密度發射階段,實現低成本大型液體火箭回收和再次使用;第二,獨屬於商業太空的商業模式,如太空旅遊,得以實現;第三,導航定位、導航增強、低軌互聯網及高時間分辨率遙感星座等能為大眾和企業提供服務。
楊毅強表示,具體到太空旅行,目前可分三種。第一種是進入空間站,這對遊客的身體、心理素質等有嚴格要求;第二種是以維珍銀河的「白色騎士」為代表的通過雙機身航空運載飛機將遊客帶入太空,但該模式舒適感和安全性較差;第三種就是目前技術較為成熟的亞軌道旅行,適合大部分人群。隨著商業模式的完善,2025年,中國有望開始亞軌道旅行,票價約200萬到300萬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