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政治
焦點

行人危機2/人行道路阻礙多 導盲犬相伴視障者仍難行

行人地獄 陳宏益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 視障者 導盲犬 心理地圖
視障者簡先生是後天失明,失去視力後一切都要重新學習,外出也不便,幸好有導盲犬「king」的幫忙。(圖/趙文彬攝)

視障者簡先生是後天失明,失去視力後一切都要重新學習,外出也不便,幸好有導盲犬「king」的幫忙。(圖/趙文彬攝)

台灣道路設計與交通環境對於行人不友善,一般用路人已抱怨連連,視障者更是有苦難言,視障者簡先生表示,人行道路的空間時常被霸佔,停放機車、堆滿雜物,或是攤商佔用的狀況層出不窮,即便外出有導盲犬帶領,他仍是提心吊膽,感嘆「明眼人都通行不易,遑論是視障者族群」。

60歲的簡先生是後天失明的視障者,因此食衣住行等都必須歸零學習,生活和和職能也得進行重建,「人類學習有高達八成是依靠視覺,如今我的學習能力剩下兩成,就得付出五倍的努力。」簡先生說,現在他眼不明手就快不了,必須要依賴其他的感官,比如有一杯飲料在前方,他會靠嗅覺聞到咖啡香,進而大致判別杯子的方向,用其他感官來克服視覺的喪失。

台灣人行道障礙物多,不僅有路燈佔道,還有許多機車、自行車隨處亂停,以致行人無法通行。(圖/報系資料照)
台灣人行道障礙物多,不僅有路燈佔道,還有許多機車、自行車隨處亂停,以致行人無法通行。(圖/報系資料照)

簡先生半開玩笑說,找咖啡香可以靠鼻子,盲人出門總不能靠鼻子吧,每天出門穿越馬路就是一件相當危險的事,「我可以根據汽機車的聲大大小和密集度來判斷車流,但卻無法繞過人行道上堆滿雜物和違停車輛。」他說,剛學習使用手杖出門時,由於可觸及的範圍太小,仍有不便,所幸後來透過與導盲犬「king」配對後,情況大幅善,但他仍對於行走路線中會出現的路障感到相當困擾。

簡先生在台灣盲人重建院擔任電腦老師,時常需要外出就醫、就學、就業,光在台大醫院就看了九個診,雖然king能夠帶領他避開路上的高低階和障礙物,平常遇上障礙程度過不去的人行道,king就會轉而帶他走向一旁的車道。然而有一次行經新北市新莊一家餐飲店前,騎樓通道被機車違停佔滿,king停頓了很久,接著帶他朝車道方向走,但他聽到不少車流,也不敢走下車道,人狗陷入進退不得的窘境,最後靠著king帶著重返店家,要求業者協助挪開好幾部機車才順利通行。

惠光導盲犬學校教育推廣處處長彭筱涵說,其實導盲犬並非能自己記住路線來帶領視障者,而是視障者透過本身的「定向」能力,建構出一張「心理地圖」,據此向導盲犬發出指令,沿途避開障礙物朝目標前進。「台灣道路的複雜程度,讓導盲犬的任務很辛苦。」彭筱涵指出,由於人行道路的環境大多不一致,增加了導盲犬判斷的難度,不僅在帶領視障者時不方便,加重導盲犬的負擔,也會影響到導盲犬訓練的成功率。

彭筱涵指出,訓練導盲犬的成功約2 至4 成,根據國際導盲犬聯盟評估,每一百位視障者中,有一位會有使用導盲犬的需求,目前台灣的視障者有六萬名,應該要有六百隻導盲犬,但目前真正上路的導盲犬只有三十二隻,差距相當懸殊,若台灣人行道路的環境改善,不僅保障視障者的用路權益及安全,也能夠降低導盲犬的訓練難度,為導盲犬數量不足的問題減輕負擔。

視障者外出本不易,加上台灣人行道路時常多阻礙,即使有導盲犬陪同仍是步步難行。(圖/報系資料照)
視障者外出本不易,加上台灣人行道路時常多阻礙,即使有導盲犬陪同仍是步步難行。(圖/報系資料照)
行人地獄 陳宏益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 視障者 導盲犬 心理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