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國際
最新

台灣時間不多了!美智庫:國軍改革太慢、人民缺乏備戰意識 廢核政策尤其不智

《華盛頓郵報》 軍事歷史學家 俄烏戰爭 台海戰爭 不對稱戰略
華府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研究員、軍事歷史學家布特(Max Boot)點出台灣在國防和能源戰略上的重大危機。(圖/達志/美聯社)

華府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研究員、軍事歷史學家布特(Max Boot)點出台灣在國防和能源戰略上的重大危機。(圖/達志/美聯社)

華府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研究員、軍事歷史學家布特(Max Boot),曾在去年訪台期間與外交部長吳釗燮、前國防部長楊念祖等人會面。對此,他也在近日投書《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點出台灣在國防和能源戰略上的重大危機,包括總體戰略方針混亂、國防改革過於緩慢、人民缺乏備戰意識,尤其廢核政策更是不智,「台灣98%的能源依賴進口,應該是擴大核電產業,而不是停用。」

《華盛頓郵報》9日刊出布特所撰寫的《台灣終於加強防禦。會不會太少,太晚了?》(Taiwan isfinally beefing up its defenses. Will it be too little, too late?),內文指出,許多台灣人指望美國在戰爭爆發時可以派兵援助台灣,但華盛頓目前仍奉行「戰略模糊」政策,雖然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數度在口頭上承諾「美軍會為台灣而戰」,但他的幕僚團隊每次都會收回他的發言。

布特指出,吳釗燮曾告訴他,要贏得國際支持,台灣就需要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意志,「保衛台灣是我們自己的責任,如果台灣表現不出保衛自己的決心,也就無權要求任何其他國家協助保衛台灣。」而台灣也確實採取相關措施在加強防禦,例如2023年國防預算提高13.9%,義務役兵役時間從4個月延長至1年,並從美國購買魚叉反艦飛彈、刺針單兵防空飛彈,以及海馬斯高機動砲兵火箭系統(HIMARS)等在俄烏戰爭中大放異彩的武器。

但布特也點出現實層面,那就是台灣和烏克蘭存在顯著的差異。事實上,台灣的國土面積只有烏克蘭的1/16,缺乏戰略縱深。人口則是烏克蘭的1/2。除此之外,烏克蘭與北約成員國有安全的補給線,在開戰後持續對烏克蘭輸送物資。而台灣卻是一個可能被封鎖切斷的孤立島嶼,也就是說,台灣需要做好承受長期圍困的準備。尤其台灣目前極其依賴天然氣,但天然氣儲備卻只有十幾天,對此民進黨不但沒有擴大核電產業,反而頑固地淘汰台灣剩餘不多的核電廠。「台灣98%的能源依賴進口,應該是擴大核電產業,而不是停用。」

更別提中國和俄羅斯根本是完全不同的對手,中國人口是俄羅斯的14倍,解放軍規模也是俄軍的2倍。此外中國更是全球第2大經濟體,相比之下,俄羅斯只排名第11位,因此中國更有經濟實力投入閃電戰或消耗戰。由此可知,台灣的防衛工作將更加艱難。儘管台灣的國防預算逐年增加,但也僅佔GDP的2.4%,遠低於美國的比例。而國軍雖然恢復1年義務役役期,但還是比以色列與韓國短。

布特還分析,除了增加國防預算、軍隊人數之外,台灣還必須修改總體防衛戰略方針。也就是從傳統艦艇、坦克、戰鬥機,以及志願役,改成發展無人機、全民國防、城市巷戰等不對稱作戰。因為這些水面艦艇、坦克和戰鬥機不太可能在中國大量的彈道導彈攻擊下倖存。因此華盛頓認為,台灣應該採用不對稱戰略。

但這種做法仍處於早期階段,許多國軍高級軍官仍不清楚此戰略的方向。台灣希望從美國獲得有效的武器,例如海馬斯火箭和刺針飛彈,但礙於俄烏戰爭,上述軍武需要數年才能交付給台灣。此外,布特擔心的是,台灣在軍用無人機的發展上過於落後,因為國軍近期才開始將無人機納入武裝部隊。但相比之下,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無人機系統製造國。

除了需要數年才能取得裝備之外,前國防部長楊念祖還表示,「我們需要培訓專業士兵和軍官熟悉這些新系統,可能還需要五六年時間。」問題是,台灣是否會還有時間準備?美國中央情報局日前指出,中國有可能在2027年對台灣展開軍事行動,而台灣國防部自己的評估則是「最早可能發生在2025年」。

另一個重要的國安危機,就是台灣多數人民根本沒有做好戰爭的心理準備,並未意識到他們的處境有多危險。去年8月的民調顯示,只有39%的台灣成年人認為「很可能」或「有可能」爆發戰爭,而高達53%的人則表示「不太可能」與「完全不可能」爆發戰爭。布特總結,雖然有些台灣人意識到了危機,正從沉睡中甦醒,但多數人仍更願意按掉鬧鐘,再瞇個5分鐘。總之,留給台灣的時間不多了。

《華盛頓郵報》 軍事歷史學家 俄烏戰爭 台海戰爭 不對稱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