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二除役戰2/「停電一小時損失90億」台積電不怕勁敵怕電力不穩定 科技大咖拋「自建核融合電廠」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左三)觀看台積南科廠房模型,南科廠曾因施工不慎斷電,晶圓蒙受損失。(圖/台積電提供)
台灣缺蛋問題六月可緩解,但核二廠2號機3月14日除役後,電力吃緊恐無人能解。科技界人士指出,供電不穩定比電力吃緊更惱人,尤其是頭號用電大戶台積電,「停電一小時」的後果可能是營收損失約90億,「台積電打算自建小型核融合電廠」傳聞四起。
核融合技術被比喻為「人造小太陽」,可貴的是,能量產生過程沒有輻射、不會排出二氧化碳。聯電創辦人曹興誠、台灣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暨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不約而同在媒體上公開呼籲,是可以研究的方向。核融合是使用小型模組化核反應器(SMR),用重水一氧化二氘反應,產生極少的核廢料。美國、中國都有成功核融合的紀錄,放電時內部溫度高達1.2億度,比起原本的太陽1500萬度,法國原子能委員會預估還要20年才會有能夠成立電廠的成熟技術。
針對民間可否自建核融合電廠,已引起「需(綠)電孔急」科技大廠高度關注。「如果要自建小型核融合發電廠掌握電力,首先要克服的是法規,以及與社會大眾溝通,畢竟『核』仍是敏感議題。」一位不願具名的半導體產業專家指出。
台灣的用電大戶,就是護國神山台積電。外媒預估,台積電2020年用電量占全台灣6%、今年佔8%、2025佔12%。資深半導體產業分析師陳子昂指出:「越先進的半導體製程的耗電量越大,主要是因為ASML極紫外光(EUV)設備用電量驚人」,對當地供電需求造成極大考驗。
業界形容EUV機「好像印鈔機」,就是這種極紫外光所蝕刻的電路,才賦予晶圓價值,但要製造出極強的雷射光也要極高能量,還要搭配散熱系統。此外,晶圓製程需要在無塵室中,空調與過濾系統也需要用電。
劉佩真指出,先進製程對台積電營收貢獻5成以上,台積電目前約有40台EUV機、為業界最多。半導體產業人士推算,若一台EUV機一天耗能3萬度,一天要用掉120萬度電,在客戶要求下,台積電已經買走台灣9成綠電。
因此台積電選址設廠,「首選要有地、接下來就是考慮供電穩定度、再考慮水。」陳子昂說。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去年股東會上,也親口透露對台灣電力穩定度的憂心,市場預估「2021年曾發生南科廠因施工斷電,雖是28奈米以上的成熟製程、僅是幾小時,已讓市場揣測,約有3萬片晶圓因此受到影響、金額約新台幣10億元。」
能源經濟學家、中研院兼任研究員梁啟源向CTWANT記者分析,「台積電停電1小時,須花2天換原料、調整機台參數,台積電2天營收約90億元;不過在電力有限的情況下,政府政策會是台積電等科學園區優先,其他則分區停電。」他提醒,電力不穩定,勢將影響大型公司與外資企業投資意願。
這也是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在2009年投資太陽能的原因,儘管最終因隔行如隔山鍛羽而歸,但隨著台積電在全球晶圓供應鏈龍頭地位日益吃重,尋求穩定電力的解方更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