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綜合

不只台灣水餃被改名!作家曝「肉圓原本叫包子」 她籲:名稱應尊重歷史

台灣水餃 水晶餃 包子 肉圓 三角圓 魚夫 黃婉玲
台灣知名小吃肉圓最早其實叫「包子」。(示意圖/shutterstock)

台灣知名小吃肉圓最早其實叫「包子」。(示意圖/shutterstock)

「台菜教母」黃婉玲日前分享水晶餃其實是「台灣水餃」掀起熱烈討論後,再發文分享另個「因為撞名而被迫改名」的小吃,表示「肉圓」在20世紀30年代其實叫「包子」,讓網友紛紛驚呼長知識了。

黃婉玲在臉書「黃婉玲的烹飪教室」分享作家魚夫在她文章留言中提到的故事,指台南佳里區在上世紀30年代有個名為「包子」的特色小吃,店家發揮創意將原本製作粉粿、粉圓、粉條等地瓜粉製成的小吃,變成先蒸過再油炸,內餡包有炒過的豬肉丁、筍干、豆薯、蝦米的包子。而包子名稱由來,可能是當年有「包」這個動作而取名。

(圖/翻攝自黃婉玲臉書)
(圖/翻攝自黃婉玲臉書)

黃婉玲也提到,還有許多人為客家料理「三角圓」抱不平,因為三角圓同樣有些剔透外表,而默默被「水晶餃」名稱取代。而對於有些人認為食物單純吃就好,不見得要正名的看法,她希望大家別忘記「尊重歷史」、「尊重文化」,因為「語言」同時是溝通,也乘載著歷史記憶、甚至是一個地方的文化結。

她指出,各地區都會有自身飲食料理,若是遇到撞名而摒棄舊稱,雖然方便溝通但有失公允,例如一個班級有2位學生叫「小明」,其中一位因為老師點名方便被迫叫「大明」,就有點不公平。希望大家能回過頭省思,「一道庶民小吃的名稱,為何悄悄改變」,怎麼年輕一代已經不知道舊名、曾幾何時被迫修正?呼籲大家以文化傳承的眼光看待這件事。

台灣水餃 水晶餃 包子 肉圓 三角圓 魚夫 黃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