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營稱臉書搜不到巴比妥「有陰謀」 慘被數位部打臉
(示意圖/達志影像)
新北市板橋區某私立幼兒園,此前發生幼童被教保員餵食藥物事件,震驚全台。但近日有不少綠營民代與KOL發文表示,臉書突然搜尋不到「巴比妥」相關消息與貼文,質疑新北市政府「精準投bug」壓制言論?對此,數位發展部回應,是2018年起Meta與政府合作,限制毒品搜尋顯示,防止毒品氾濫,資安專家們也直言「不必過多聯想」。
據《中時新聞網》的報導,多位網友、綠營民代,以及「PTT創世神」杜奕瑾近日都發文指控,臉書封鎖「巴比妥」的搜尋結果,改打英文或替換成「芭」字就會出現,同樣是管制藥品的大麻和安非他命等也沒被封,質疑臉書針對特定區域配合政府做合規(言論管控)的手段,「照過去經驗平台會說這是Bug,精準投bug、剛好在適時適刻精確的壓制重要言論,也不是第一次,也不由得你質疑。」
對此,綠委王定宇也在臉書發文指出,他向數發部詢問後,對方表示2018年起Meta即限制若干毒品名稱的搜尋結果顯示,以遏止非法毒品的氾濫,為保障國人安全。平台與政府會即時更新毒品名單。希望說明後,能化解民眾疑慮。
3C達人《劉胖胖的3C頻道》劉侑翁也表示,此次案件涉及兒童,加上關鍵字是管制藥品,因此臉書就可能針對該藥物名稱做出較嚴格的控管,當搜索量暴增時,就會觸發某種防護機制,若真的想要控管言論,就不是封鎖單一關鍵字,而是相關字詞都會被封鎖。
經手不少防護工具與推動反復仇式色情的趨勢科技協理劉彥伯也在臉書發文指出,這類型阻擋已行之有年,最初除了FDA的要求,還有一些協會也有推動例如輕生、性剝削、復仇式色情的防護,不只臉書,就連IG、Google甚至最大色情網站Pronhub也會針對特殊關鍵字處理。此外,「搜尋替代字或切換不同國家就可以蒐得到」也很正常,原因在於這類防護主要由民間NGO推動,在有限技術下向業者提出,因此要求就僅止於「黑名單式的防治」,強調跟政治陰謀或文字獄都無關。劉彥伯補充,毒物學名和俗名相當多,不可能全部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