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國際
最新

日最快8月底排核廢水…中韓強勢反彈 台灣輻射監測恐有問題

日本 核廢水 福島 台灣 中國 韓國 海洋 輻射
韓國民眾遊行抗議福島核廢水排海。(圖/美聯社)

韓國民眾遊行抗議福島核廢水排海。(圖/美聯社)

日本政府最快8月底排放福島核電廠的核廢水。(圖/路透)
日本政府最快8月底排放福島核電廠的核廢水。(圖/路透)

日本最快8月底開始排放福島核廢水,大陸、韓國皆強勢反彈,蔡政府雖承諾公開海水及生物輻射檢測數據,但是審計部報告揭露,部分輻射監測數據並未公開在「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負責檢測的生物氚檢測實驗室,也尚未申請國際認證。

日本預告將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期間,啟動福島核廢水排海計畫,陸、韓持續抗議,韓國民眾甚至掀起海鹽、海產品搶購與貯存潮。大陸常駐維也納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網站9日發布工作文件,羅列9大理由,敦促日方停止強推計畫。

陸、韓反對排海 蔡政府態度「溫和」

相對於陸、韓的強烈表態,蔡政府態度「溫和」,形同接受日本排放核廢水的決定。原能會強調,已透過跨部會與食藥署、農委會、海委會等單位合作執行日本進口食品、環境生態樣品等取樣檢測。外交部則重申,未來會持續敦促日方在符合國際標準及規範下執行排放作業。

原能會曾承諾,會針對台灣鄰近海域海水及重點洄游魚類監測放射性物質,並公開監測資訊。

審計部指出,國海院已於2022年完成加馬輻射偵檢儀與錨碇浮標系統整合、布放及試營運,並已完成「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上線作業,但是浮標站偵測所得數據,並未公開於該平台,也未於海洋委員會「Ocean-Taiwan」平台之海域輻射專區揭露。

審計部報告 揪輻射監測兩大問題

審計部認為,浮標站既已建置,可對海域輻射銫-137進行自動連續監測,並可遠端即時傳輸,對輻射異常事件具預警能力,因此為建立完整監測數據,全面提供民眾查詢,函請原能會協調國海院研議公開浮標站即時監測資訊可行性。

經查,「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是以燈號顯示安全與否,目前指標皆為綠燈,尚未公布完整監測數據。

原能會昨晚說,含氚廢水主要核種氚所釋放的輻射為低能量β輻射,無法以浮標的加馬輻射偵檢儀直接量測,必須將海水取樣至實驗室進行分析,我國作法與其他國家、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均相同。

原能會回應 實驗室有取得其他認證

審計部並提及,原能會核能研究所在2022年6月成立國內首間生物氚檢測實驗室,以檢測、評估日本排放核廢水對海域生態及人類攝食輻射的影響,但因國內無其他實驗室進行生物氚檢測,導致無法透過實驗室間比對申請ISO/IEC 17025認證。

審計部要求,持續擴充實驗室檢測能量及精進檢測技術,並積極尋覓具相同設備的實驗室進行比對,應儘早通過實驗室認證,以確保檢測品質,並提升國人信賴度。

原能會指出,該實驗室已依據ISO/IEC 17025的品質要求建立,目前是併入核研所既有的實驗室體系下取得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AF)認證。

日相岸田文雄預訂18日與美國總統拜登、韓國總統尹錫悅在華府附近大衛營舉行峰會。屆時,岸田將向美韓領袖解釋有關「核處理水」安全性與排放後應採取的措施,以取得理解。日媒報導,待岸田訪美返國,主持跨部會會議後,就會決定排放日期。

日本 核廢水 福島 台灣 中國 韓國 海洋 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