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婦膽道雙癌纏身 「免疫合併化療」協力對抗病魔
圖文提供 / 健康醫療網 2023-08-17 10:30
圖說-45歲婦膽道雙癌纏身 「免疫合併化療」協力對抗病魔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一位45歲林小姐原本被診斷為乳癌肝轉移,經由肝臟切片檢測,竟揪出是「肝內膽管癌合併乳癌」,治療相當棘手!中山附醫一般外科主任彭正明醫師說明,膽道癌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切除、化療、免疫療法等,林小姐歷經切除腫瘤與多種化療,2年後仍然復發,後來針對膽道癌透過免疫治療合併化療,將淋巴侵犯程度和腫瘤雙雙縮小,至今沒被病魔打倒,持續穩定追蹤中。
「隱藏版癌王」三大類別 症狀潛藏難揪出
台灣每年新增逾2千名膽道癌患者,近年國人因飲食西化、人口老化、接觸工廠化學藥劑等因素,導致發生率逐年攀升。名人如資深歌手美黛、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之子辜啟允、前駐泰國代表李應元等都因此逝世。
膽道癌有以下3種主要類別,早期症狀不明顯,如消化不良、腹部悶痛、食慾不振、體重下降,易與腸胃道問題混淆。多數病友等到出現黃疸、全身搔癢、尿液變深或是糞便變白等明顯症狀才就醫檢查,導致國內有60-70%患者確診時已是3、4期甚至末期。
- 膽囊癌
- 肝外膽管癌
- 肝內膽管癌
可手術切除:傳統腹腔鏡與新式微創手術
手術切除病灶是治療膽道癌最有效的根除方法,然而因確診時多是晚期,腫瘤不易清除,僅約2成患者適用手術治療。
彭正明醫師表示,外科手術包括傳統腹腔鏡與新式達文西微創手術,部位分為肝外與肝內,「肝外膽管癌」手術如同高難度的胰臟癌「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須切掉膽囊、膽道等部位再重建;「肝內膽管癌」則因癌細胞生長在肝臟裡面,需切除部分肝臟,好在台灣肝臟手術技術在全球首屈一指,病友不用過度擔心。
若病友適合進行手術,可與執刀醫師討論是否有健保給付、住院天數並留意併發症,術後也應注意膽漏、出血等狀況。另即使切除部分肝臟,仍有復發風險,建議輔以化療、免疫、放療、標靶等輔助治療,合併治療效果較佳。
不可手術切除:免疫合併化療加乘效果佳
膽道癌惡性度高,臨床統計約8成無法開刀,如膽囊癌、肝內膽管癌出現淋巴結侵犯至肝臟或臨近器官、合併腹水等狀況,或是肝外膽管癌腫瘤生長位置不佳等狀況,皆不適合動手術。
晚期膽道癌治療方式以全身系統性化學治療為主,然而化療成效有限,患者存活期僅約10個月。好在現今醫療蓬勃發展,根據最新第三期跨國大型臨床試驗證實,化學治療合併使用上免疫治療能夠提升治療成效,並且晚期膽道癌透過基因檢測也有一些新的標靶藥物能夠使用,在免疫治療和精準醫療的雙重進步下,可顯著降低死亡風險。不過免疫治療還是有可能引起一些免疫反應相關的副作用,常見的例如皮膚癢、腹瀉、甲狀腺功能異常等等,也鼓勵民眾在接受免疫治療的過程中留意自身的身體狀況,積極的和醫療人員討論,臨床醫師也會定期監測療效和副作用,以保障病人的用藥安全。
彭正明醫師說明,以目前的臨床證據來看,使用免疫藥物合併化療的患者的存活期能夠優於過去的化學治療,他也期待及早爭取到健保給付,給予病友更多希望。
雖然膽道癌患者大多不適合動手術,但彭正明醫師呼籲,現今已有免疫合併化療,有助延長存活期,除了醫療團隊同心協力治療,患者也積極追蹤回報,若是淋巴侵犯和腫瘤縮小,「有望走向手術治療,持續追蹤加上術後輔助治療,目標和膽道癌說BYE 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