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芽糖大王3/靠運動器材賺第一桶金 adidas、Nike成為糖廠發跡導師
環泰創辦人康國鋒年輕時曾靠運動器材製造讓他賺入一桶金,才有機會擴展環泰的規模,因此他現在每年贊助近500萬元舉辦高球賽培育年輕選手,希望以此回饋社會。(圖/環泰提供)
國內最大麥芽糖製造商環泰(4207)向來低調鮮少曝光,年年卻默默贊助500萬元辦高球賽培育年輕選手,CTWANT記者獨家採訪創辦人康國鋒,生於麥芽糖重鎮新莊,50多年前接手父親的家庭式麥芽糖工廠,如今已是製糖大王。「就是因為運動器材讓我賺進第一桶金,才有機會成就環泰現在的規模,希望回饋社會!」他親自解密發跡過程。
康國鋒生於1946年,小時家住在新莊化成路一帶,「光復後,台灣還是農業社會,化成路是石頭路,每天來回1個小時到新莊國小。」根據<台灣康氏文化論壇>網站記載,新莊曾是台灣重要的麥芽糖產地,民國40年前後,新莊街約有12家麥芽糖廠,而環泰的前身原名「新和美菓糖股份有限公司」。
他回憶,父親的麥芽糖工廠「新和美」,也賣糙米麩,在當時做得還不錯,在那個物資貧乏的年代,米麩是經濟實惠的營養食品,「用米炒一炒磨成粉泡水當牛奶喝,那時還是用石磨,生產很慢,有時日夜加班趕工,24小時頂多可做1000~1500斤,還不夠吃。」他初中讀成淵中學(國中部)、高中唸育達商職,皆就讀夜校,白天則在家幫忙,23歲退伍後就直接接管父親的事業。
「那時財務、生產、銷售都交給我,他(爸爸)只負責騎車到三重、北市找老客戶聊天,民國60多年,我引進自動化生產設備,原本一年做500萬的營業額,我5年之內就讓它成長10倍變5000萬!」康國鋒笑說,很多會讀書的同學都去當老師、秘書,像他一樣讀書不認真的,就要認命做事。
不過讓他大開國際視野、走向國際化的,竟是源自一項失利的投資。28歲那年,經朋友介紹,康國鋒以200萬元入股一家做籃球、足球、排球的「中外運動器材公司」,3年後碰上不景氣,1800萬元的資本虧了800萬元,「200萬在當時很大,運動用品我是外行,本來想認賠,我父親說『看你敢不敢買下來我們自己做』,我父親真的是天才,當時新和美很賺錢,我算一算一年做5000萬的營業額,可以賺500萬元,因此找了很多餅店的老闆合資買下來。」
1976年,康國鋒接任中外運動器材董事長,首要解決的就是籃球洩氣的問題,輪胎的做法和籃球差不多,於是他找了泰豐輪胎的課長做廠長,提升籃球內膽品質後,才開始接大單,adidas、Nike、wilson都是他的客戶,利用3年的時間,讓資本額2000萬的中外公司,每年都能賺進1個股本以上,還引進日本生產橡膠球的技術,並應客戶要求到泰國設廠,成為跨國企業。
康國鋒事業越做越大,不僅得到了創業楷模獎,緊接著又勝任新莊國際獅子會會長、新莊體育會理事長,甚至選上第二、三屆國大代表。
也因為康國鋒在運動器材的生產製造,被國際品牌客戶帶著走,經營管理和規模視野都跟著提升了好幾個檔次,他把賺到的錢再投資製糖本業,1984年,與日本三重化糧株式會社技術合作,成為國內繼豐年後的第2家擁有果糖生產線的公司,「新和美」也正式更名為「環泰」。中外公司的泰國廠迄今仍生產運動器材,康國鋒已無參與經營,其姊妹仍持有股份。
「我不管做運動器材或食品都跟日本合作,國外佈局也是從運動器材學來,要找原料便宜的地方,還要靠近市場。」康國鋒陸續開發出果糖、寡糖、糊精、奶精精等多元產品,與此同時,他也意識到台灣食品市場規模有限,加上外銷成本過高,原料多仰賴進口,不如直接在海外投資設廠,2008年先進入馬來西亞,再到泰國、菲律賓,至今全球共6個工廠,從土法煉鋼的小工廠蛻變發展成國際企業。
再過2天就是康國鋒78歲生日,他分享維持健康的秘訣,就是打高爾夫,一個禮拜有3、4天都能在球場見到他身影,他還每年花費近500萬元台幣在台、馬兩地舉辦麥芽糖盃高爾夫球培訓選手公益賽和社會組交流賽,讓高球運動向下扎根。今年2月剛轉高球職業選手的呂孫儀,就是多年來參加芽糖盃培訓賽而出道。
他滿懷感激地說,「就是因為投資了中外運動器材讓我賺了第一桶金,才能擴大環泰的事業規模,所以現在以培育運動選手回饋社會。」今年10月,泰國也將舉辦第一屆麥芽糖盃。他期許未來能做到讓台灣、馬來西亞、泰國的選手能輪流相互競賽觀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