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財經
熱線

保費衰退拼出路2/苦了快90歲老董燒腦拚增資 三商壽業務部隊強韌獲利回穩

三商壽 增資 防疫險理賠風暴 陳翔立 陳慧遊 陳宏昇 防疫險苦主 施瓊華 翁肇喜 投資型商品 自結RBC 台美利差 吳秉叡 高嘉瑜 保險安定基金 黃天牧 台灣人壽 獲利衰退 獲利成長
三商行創辦人翁肇喜去年接下三商壽董座,親自坐鎮辦現增,左起為三商投控董事長陳翔立、壽險公會理事長陳慧遊、三商壽總經理陳宏昇。圖為三商美邦人壽2022年10月舉行內湖企業總部啟用典禮。(圖/方萬民攝)

三商行創辦人翁肇喜去年接下三商壽董座,親自坐鎮辦現增,左起為三商投控董事長陳翔立、壽險公會理事長陳慧遊、三商壽總經理陳宏昇。圖為三商美邦人壽2022年10月舉行內湖企業總部啟用典禮。(圖/方萬民攝)

產壽險公司今年前三季罕見的增資發債超過1700億元,延續去年防疫險理賠風暴,以及準備2026年接軌「大魔王」IFRS 17與ICS 2.0版。據最新公布的半年報資料,21家壽險公司中,新光人壽與三商美邦人壽(2867)、宏泰人壽的資本適足率RBC都未達到標準200%門檻,面臨增資經營財務壓力。

金管會保險局統計,壽險業今年前三季增資的公司有台銀人壽60億元、三商美邦人壽25.25億元、中華郵政18.03億元及遠雄人壽1.24億元,截至9月底共增資104.52億元。

核准6家壽險公司申請發債1110億元,用於資金需求,提高清償能力等,分別為國泰人壽350億元、富邦人壽250億元、南山人壽150億元,新光人壽與台灣人壽各130億元,及中國人壽100億元。

產險界增資的則有新安東京海上產險200億元、富邦產險160億元、兆豐產險60億元、中信產險50億元、和泰產險45億、南山產險15億元,共增資達530億元,扣除南山產險,其他五家皆為防疫險苦主。

CTWANT採訪到保險局長施瓊華,她說,新壽準備發行130億次順位債,允諾年底前完成;宏泰人壽則原本要出售在淡水的土地,雖還未完成買賣交易,但在淡水的一些大樓出租收益來看,有機會在年底前達標。

至於三商壽要在年底前完成五億股(以25日收盤股價5.09元粗估,可能約25億元)增資到位,賣地或策略投資人、私募等籌資也還沒有具體進展,89歲董事長翁肇喜也多次被找到金管會討論,是保險局認為年底前能否達到RBC標準200%,相對另二家較為棘手。

三商壽2021年投資元大台灣50反1、俄羅斯債失利,重創營運,稅後虧損一度高達67.2億元,EPS為負2.31元,資本適足率(RBC)190%未達到法定標準,面臨開業近30年以來最大虧損財務困境,遂於去年10月3日,由三商行創辦人、88歲翁肇喜親自掌舵出任三商壽董事長,迄今也滿一年。

保險局長施瓊華(左)表示,今年壽險業受到傳統避險成本超過4%導致獲利減少,但在新台幣貶值的匯兌利益則有投資獲利表現。圖為2023年8月產險公會會員大會,中為產險公會理事長、泰安產險董座李松季。(圖/李蕙璇攝)
保險局長施瓊華(左)表示,今年壽險業受到傳統避險成本超過4%導致獲利減少,但在新台幣貶值的匯兌利益則有投資獲利表現。圖為2023年8月產險公會會員大會,中為產險公會理事長、泰安產險董座李松季。(圖/李蕙璇攝)

「三商壽的保單商品、業務部隊都是有競爭力的,前三季首年度新契約保費28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3%」「已經看到第三季獲利回穩,單季稅後淨利25.8億元,前三季累積稅後虧損20.6億元,較去年同期已縮減36億元。」壽險同業主管觀察說。

但這名壽險主管也坦承地說,「如果沒有通過大魔王壓力測試,業界也不敢輕易出手投資或是併購三商壽!」

三商壽儘管也有受到登錄業務員減少影響,但在轉型以投資型商品為銷售主力商品,持續培訓考照及激勵方案促使,業務部隊仍拚出較同業的好成績,不僅在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較去年同期增加26%,保障型商品的健康險、傷害險的新契約保費收入合計也成長逾11%,自結RBC與今年度第二季相比亦回升至150%以上。

此外,保險局統計,壽險業去年10月起連續6個月稅前虧損,直到今年6~8月受到新台幣重貶匯兌利益,恢復獲利動能,只是台美利差擴大,今年前八月在避險工具成本累計高達2291億元,光是8月就315億元,不僅都是史上新高,還等於是「花掉了,有去無回的」,嚴重衝擊壽險業獲利。

財委會立委吳秉叡、高嘉瑜等10月16日在立院質詢該如何因應壽險業獲利減少,三家壽險資本適足率RBC不達標是否「會接管?」保險局長施瓊華答詢證實壽險業受到傳統避險成本超過4%,導致獲利減少,但在新台幣貶值匯兌利益有投資獲利表現,「還須等待台美利差縮小,降低避險成本。」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答則強調,穩定金融市場秩序,會在平常透過監管要求業者準備金充裕等配套措施,作事前預防,「而非事後接管」,期盼能降低未來使用保險安定基金的可能性。

CTWANT進一步觀察擁有大型壽險金控獲利表現,今年前九月獲利成長力度最多為中信金(2891),幅度高達50%,旗下的台灣人壽(包含子公司中信產險)累計稅後淨利達144.6億元,較去年同期100.2億元大增了44億元。

國泰金(2882)旗下的國泰人壽的保費收入表現,雖仍是業界第一,但在前九月的稅後淨利303.3億元,較去年同期467.6億元減少了164億元,且比疫情前2019年賺的305.6億元略少;產險則從今年6月起轉虧為盈,累計獲利9.6億元。

至於今年前九月最賺錢金控的富邦金(2881),子公司富邦人壽累計稅後淨利431.3億元,則較去年同期的836.1億元減少快一半;產險虧損額度則是從去年同期的逾百億大幅縮小到24億元。中國人壽累計合併稅前盈餘129億元也較去年同期的230.6億元減少;新光人壽則虧損79.1億元,但去年同期則獲利達53.5億元。

這五家金控僅有中信金旗下的台灣人壽的獲利呈現成長,國泰、富邦、中國人壽都是衰退,新光人壽虧損狀態,看樣子要恢復往昔水準還須繼續覓新出路。

三商壽 增資 防疫險理賠風暴 陳翔立 陳慧遊 陳宏昇 防疫險苦主 施瓊華 翁肇喜 投資型商品 自結RBC 台美利差 吳秉叡 高嘉瑜 保險安定基金 黃天牧 台灣人壽 獲利衰退 獲利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