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綜合

「秋去冬來有點暖」11月降雨偏少 氣象署揭原因:明年夏天恐更熱

天氣 聖嬰現象 氣象署 降雨 夏天
(示意圖/黃耀徵攝)

(示意圖/黃耀徵攝)

11月8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意味著秋天結束及冬天的開始。氣象署公布今年冬季天氣展望,預測11月至隔年1月,天氣型態轉為東北季風影響為主,進入冬季,大陸冷高壓逐漸發展增強,各地氣溫會隨著季節轉換逐漸下降,迎風面的北部、東北部易有降雨發生,中南部為枯水期。

氣象署表示,未來一季臺灣附近的氣溫為正常至偏暖,從秋季進入冬季,雨量逐漸增多,11月臺灣附近預報正常至偏少,12月正常至偏多,1月以正常至多雨機率較高。

(圖/氣象署)
(圖/氣象署)

氣象署說明,根據目前全球海溫和大氣環流監測資料顯示,熱帶持續呈現聖嬰及正相位印度洋偶極的海氣型態,東亞冬季季風強度偏弱,但今年西太平洋海溫持續偏暖使得赤道東西向海溫梯度偏弱,因此聖嬰引起的環流所造成的影響是否與過去一致,仍有不確定性。

全球海溫和大氣環流監測資料目前顯示,聖嬰現象正在持續發展中,近期的海洋聖嬰指標(Oceanic Niño Index, ONI)仍維持上升趨勢,2023年7至9月平均數值已來到1.3,預期今年秋季就會達到聖嬰事件成立的標準,並持續到2024年,全世界將處於聖嬰現象的影響中。

氣象署指出,雖然臺灣不在聖嬰現象主要發生的赤道太平洋區域內,但臺灣氣候仍有部分受到聖嬰的間接影響。像是在聖嬰年時,秋季~隔年春季的季風將出現變化,聖嬰現象所引發的南海-菲律賓海反氣旋,會加強臺灣附近的西南風使熱帶暖空氣移入,同時也減弱了東北季風使冷空氣不易南下。

(圖/氣象署)
(圖/氣象署)

由於海溫與季風變化,聖嬰發展成熟後的一年,台灣氣溫易偏暖。冬季出現「暖冬」、隔年夏季也會變得更熱。而海溫變化也使菲律賓東方海面易生成反氣旋環流,帶來西南風,形成有利於降雨的環境,因此聖嬰隔年春季臺灣會出現「春雨增加」的情況。

此外,聖嬰現象發展時的夏秋季,由於暖海水環境偏向赤道中東太平洋,西北太平洋颱風 「生成位置距離臺灣較遠」,而「颱風數量接近或略少於正常」。不過,每個聖嬰現象都存在個案差異,今年聖嬰雖已逐步發展,但目前西北太平洋、大西洋海溫偏暖,和過去的聖嬰發展狀態不太一致,因此以上種種有關聖嬰現象對台灣氣候的典型影響特徵並非絕對都會發生。

(圖/氣象署)
(圖/氣象署)
天氣 聖嬰現象 氣象署 降雨 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