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監管有漏洞成詐騙溫床 金管會力度不足難堵破口
近年大陸爆發P2P詐騙潮,傳出財損高達5000億,圖為2014首屆上海網路金融博覽會,近百家P2P、小額貸款等業者參展。(圖/新華社)
今年5月爆發不動產借貸媒合平台im.B吸金詐騙案,數千名被害人組成自救會要求徹查,尤其是背後曖昧不清的政商關係,令網路借貸平台P2P業者(peer to peer) 無人管理的問題浮上檯面,行政院為此要求金管會納管;金管會日前雖祭出三大指導原則,卻只能要求業者自律,制定專法管理最快也要明年底,打詐國家隊防堵「假債權,真詐財」漏洞,還需再加把勁,不能再拖。
im.B吸金詐騙案主嫌曾耀鋒等人落網後,民進黨立委陳歐珀使用曾嫌的房屋、車輛,曾嫌與多名綠營高層人物交情匪淺接連曝光,引發各界譁然。檢警最後查出,該集團共吸金高達108億。
官警無奈表示,因非法吸金是違反銀行法,較少受到打詐國家隊重視及宣導,im.B案爆發後,9月又有一家P2P業者旭新科技爆雷,被檢方起訴非法吸金73億元。據業者透露,im.B的規模在業界約排名15,但旭新排行第4,影響恐更大。
P2P連環爆,讓行政院出手要求金管會納管。金管會10月宣布對P2P三大指導原則,一、禁涉金融特許業務;二、設六大強化風險控管措施,包括實名制、借貸款項的金流控管、審核機制等;三、要求需設有債權真實性確認機制、個資保護等七大消費者保護措施。
官警表示,目前市場上26家P2P業者並非金管會特許的金融業,所以不會做金檢,指導原則僅是業者研擬自律規範的參考,很難防止im.B案不再重演。金管會納管是重要的第一步,但需確保監管力度足夠,建議金管會應盡速制定更嚴格的專法,確保業者符合金融業務標準。
警方建議,金管會應與相關機構合作,提供P2P投資和借貸的教育資源,讓消費者更了解風險和注意事項。此外,應要求業者提供透明的費用結構、財務狀況、借貸項目詳細信息,及投資風險等資訊,並由執法部門、金融監管機構和P2P業者建立跨部門合作機制,以協助執法機構調查與防止詐騙發生。
imB事件凸顯P2P監管上的漏洞,成為詐騙溫床。儘管金管會已制定指導原則、透過自律和銀行「間接管理」P2P,外界仍認為管理恐怕力道不足。金管會表示,未來如何強化管理P2P業者,是否要有罰則,都會進一步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