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健康

體寬但四肢纖細要注意了! 醫警告:「肌少又胖」死更快

肌少症 肥胖 肌少性肥胖 死亡率 心血管疾病 骨質酥鬆症 四肢纖細
醫師坦言「白白胖胖其實會短命」,應注意是否為「肌少性肥胖」。(圖/unsplash)

醫師坦言「白白胖胖其實會短命」,應注意是否為「肌少性肥胖」。(圖/unsplash)

白白胖胖其實會短命?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提到,「你肌肉少,又胖胖的,死更快」,肌少性肥胖與正常、肌少症群體相比,其冠狀動脈疾病事件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總死亡都更高;而如果有些長者或病弱朋友臉胖、身寬體胖、大腹便便,四肢卻纖細無肉,就應該要及早注意,建議多加鍛鍊並改以低熱量飲食,增加蛋白質攝入。

姜冠宇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大家都知道防衰弱、維持肌力很重要,「不然人家風吹草動見牛羊,你是見閻王」,但有時想像中衰弱患者的圖像都是枯乾的,這樣的迷思其實只對了一半,便是因為外型瘦弱者容易警覺,也比較容易預防,而所謂「肌少性肥胖」群體,則更加不易察覺,且較有可能出現意外。

姜冠宇進一步說明,「肌少性肥胖」是一種同時存在肌少症(肌肉量和力量的損失)和肥胖(過度脂肪積累)的狀態,可能增加併發症和死亡風險。若將正常狀態下因冠狀動脈疾病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比設定為1,肌少症則略高於1,肥胖者也為1.2至1.4倍,而「肌少性肥胖」還可能接近1.5至1.8倍。

對此,姜冠宇表示,想要治療「肌少性肥胖」,可以透過鍛鍊(特別是抗阻訓練),低熱量飲食、正常至高蛋白質攝入(每天0.8至1.2克/公斤),以及可能的藥物,如維生素D(如果驗血有缺乏現象),還有荷爾蒙替代療法等,也有針對抑制肌肉素降解作用的研究在進行。

另外,姜冠宇提醒,肌少症本身容易存在衰弱、骨頭不好,骨質酥鬆症也容易發生,而外型肥胖者因為承載重量較大,一般人不容易警覺,更最容易出現意外;若想要早期發現問題,主要能觀察四肢力量及步行能力,像是臉胖身寬、大腹便便卻四肢纖細的人,就該加強注意,因此未來監測體脂比例,可能會比BMI還更重要。

肌少症 肥胖 肌少性肥胖 死亡率 心血管疾病 骨質酥鬆症 四肢纖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