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熱線
【帳號交易詐個資5】利用「虛擬帳號」讓受害者儲值 詐騙集團再將錢購點數「銷贓」
隨著第三方支付愈來愈普及,詐騙集團魔高一丈用來犯案。(圖/北市商業處提供)
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的游先生告知,目前申請電子支付採實名制,ezpay及歐付寶都會匯1元到帳戶,確認身分證字號及帳戶無誤,電子帳戶自然成立,與銀行無關。
也就是說,若個人資料及帳戶資訊被詐騙集團掌握,在申請帳戶、認證銀行帳戶時被『冒名開戶』,只要匯1元入「冒名戶頭」,即可確認無誤可開立帳戶。
曾主管第三方支付詐騙的資深警官重磅抨擊,「目前全台第三方支付公司都沒有做到整套KYC(Know Your Customer)驗證,最重要的步驟就是申請人必須拿身分證件及寫有拍照日期紙條的自拍照,上傳到系統認證,這個步驟若確實做到,類似的第三方支付詐騙案即可大幅降低。」
對於因網路金融服務而衍伸的犯罪,刑事警察局研發科科長林建隆日前亦表示,「銀行的KYC客戶安全驗證作業上,除了個人身份的識別,應該再加上客戶端的數位資訊進行分析與驗證,如IP位址、App資訊、載具資訊等,才能確保客戶的載具或數位資產是否安全。」
莫名遭到詐騙集團利用,不僅差點被列為集團共犯,甚至連帳戶都被列為警示帳戶,強制凍結,類似像這樣的個案,每年都不斷地暴增,光是2014到2017年都有上萬人受害,甚至其中一年被騙帳戶數高達3萬多戶。
接獲C先生陳情的立法委員徐志榮提醒民眾,不要隨便提供身分證及銀行帳號,若遭冒名開戶涉入詐騙案,不但帳戶會被凍結,還可能構成詐欺幫助犯,甚至遭求償,他也要求銀行局勿漠視此一新型態的詐騙案,應要求業者落實KYC,不讓虛擬帳戶淪為詐騙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