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HIMSS智慧醫院「數位健康指標評比」 中醫大附醫勇奪全球冠軍
周德陽院長指出,中醫大附醫是台灣醫界首次在美HIMSS被評選榮獲全球第一名智慧醫院。(圖/張雅淳攝)
美全球醫療機構智慧醫療的高品質指標HIMSS(Healthcar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 HIMSS)評比「數位健康指標(Digital Health Indicator; DHI)」,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大附醫)榮獲全球冠軍,周德陽院長三月將率隊到美國領獎,是台灣醫界首次在美HIMSS被評選榮獲全球第一名智慧醫院,為台灣醫界爭光。
周德陽院長強調,在智慧醫院的發展上,沒有所謂的最好,只有不斷追求更好。透過美國HIMSS的數位健康指標(DHI)的嚴格評估,圍繞四大核心面向:資訊交互運作能力(Interoperability)、以人為中心的健康照護(Person-Enabled Health)、預測分析能力(Predictive Analytics)和醫院治理與勞動(Governance & Workforce),發現並改善不足之處,運用資訊科技、人工智慧和軟硬體系統等先進技術,減輕醫護負擔,提升服務品質來造福病患。
像是重症AIoT醫療戰情室利用數位孿生技術,整合大量醫療資訊,並導入智抗菌、智救心、智護肺等2023年HIMSS戴維斯卓越獎AI預測技術,實現對重症病人的遠端即時監控,掌握多位病人整體狀況。戰情室強化了跨系統的資訊交流和協作,將抗藥性菌株感染率從12.2%降至7.5%。
此外,中醫大附醫透過遠距醫療技術,滿足偏遠地區對醫療的需求,如全天候院前心電圖監測,心肌梗塞AI反應時間縮短至僅37秒,或是每月提供的185次眼底鏡AI判讀服務,照護偏鄉糖尿病病人。
作為個人醫療助理的「中國醫點通App」,結合虛擬健保卡完整覆蓋就醫流程,利用趨勢圖和智能輔助功能,實現病人自我照護和家庭健康管理。App的遠程監測和數據傳輸功能,支持病人在家中安全進行血液透析,每年為病人節省高達90天往返醫院的時間,並顯著提高透析效率。
目前,「中國醫點通App」每月服務約31萬用戶,展示了其廣泛接受度和實用價值。這些成就均依賴於高度的資訊整合和嚴格的資訊安全技術,以實現更優質的醫療成果。
李光申副院長說明,中醫大附醫除了榮獲全台首家HIMSS電子病歷成熟度模型(EMRAM)7級的再認證,並藉由雲端醫療大數據,實現了醫院與公眾數據的互通及交換標準化,展現堅強的資訊基礎建設,成功達到IT基礎建設成熟度模型(INFRAM)最高等級7認證。
此外,透過強化醫療人工智慧(AI)及50多項商業智慧儀表板(BI)的應用與分析,對臨床、行政、經營管理的風險進行前瞻性洞察,從而提高醫院的整體營運效能。這些努力讓中醫大附醫成為全台首家獲得分析能力成熟度模型(AMAM)第6級認證的醫療機構。
中醫大附醫致力於智慧醫療創新,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的應用,其中Google Cloud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包含MedLM可同時分析醫療影像、病歷紀錄和基因數據,可以給予醫療人員更大的助益。
中醫大附醫AI中心副主任王韋竣醫師指出,AI中心將以MedLM模型為基礎,開發輔助診斷、治療建議、衛生教育和醫學研究等應用。尤其在這個護理師短缺的時期,將優先使用新技術,建構具備視覺分析能力的「AI輔助護理師」,提供以下效益,包括「分析圖片生成初步評估與補充敘述」、「完善過去因人員負荷而未完成的詳細記錄」等。
王韋竣副主任說明,護理師可使用「AI輔助護理師」,在照護臥床或行動不便的壓瘡病人時,先拍照上傳傷口圖片,讓AI針對圖片進行初步評估與傷口描述,提醒照護注意事項與建議,提高工作效率,確保紀錄完整。
另外,護理師可利用此工具記錄疼痛病人表情與口述的症狀,生成疼痛評估與描述的文字記錄,提高照護質量,發展成熟時,輔助醫師作為調整藥物參考,讓護理工作更高效。這項技術還可應用於飲食控制,護理師分析病人食物照片,估算熱量等資訊,提供適當衛教建議。
這項新興技術將帶來全新醫療變革,憑藉AI來輔助分析臨床狀況,協助照護病人,提高護理品質,為醫療帶來更多創新進步,為照護病人帶來更多便利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