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弄王者美廉社1/想圓留學夢賣牛奶誤闖零售業 邱光隆跟蹤顧客3年開100間店
主打「便宜」、「離家近」的美廉社位於許多台灣巷弄之中,至今已有800多間門市據點。(圖/黃威彬、黃鵬杰攝)
台灣超商密度居全球第二,僅次於韓國,但有一支隊伍「美廉社」2006年從新北市蘆洲區崛起,打著「便宜離家近」的旗幟進軍巷弄,如今已開出800多間店,年營收逾140億。如何在全台1.3萬家超商、2千多家量販店及超市夾縫中,求存還坐大?「這17年來很多人問過這個問題。」三商家購(2945)總經理邱光隆親自解密。
「顧客消費時只考慮兩個成本,時間和要花多少錢。」邱光隆在台北總公司接受CTWANT記者專訪時解釋,例如 100元的青菜,客人不會花一兩個小時去量販店買,若放在超市就會去,因為距離近,「所以便利商店省時但比較貴,量販店比較花時間但便宜,百貨公司則花時間又比較貴。」
「有沒有讓顧客消費時間花很少,又比較便宜的地方?這讓我看到『市場空洞』。」59歲的邱光隆戴著細框眼鏡,西裝頭髮型搭合身西裝,站在白板前邊畫邊說,宛如留學回國品味時尚的大學教授,其實他並沒有顯赫學歷,也因年少不一樣的學習路徑,意外開啟巷弄經濟學。
「我爸爸是開印刷廠的,雖然只有高職畢業,但是他很會做生意。」邱光隆生在一個不看重學歷的家庭,國一時他因腳傷休學,養病期間跟著父親學做2年生意,18歲才從國中畢業,國中、高職就讀夜間部補校,最高學歷是台北商專二專日間部。
讀二專時,電腦剛起步,他上補習班學程式語言,在花店打工幫忙寫進銷存系統,結果被客人挖角到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當倉儲管理。邱光隆也想出國留學,考了托福600多分,上留學中心申請學校,「他們跟我說申請的是春季班,可以利用這個冬天找份工作,對未來有幫助。」於是他應徵上光泉行銷幹部,沒想到人生從此轉了個彎。
「全世界沒有任何一件事,可以像零售業這麼快就能看到效果。」邱光隆眼神發亮地說,「今天只要把東西放到店裡去,下一秒有客人進來,就可以知道賣得好不好。」每天的實驗和嘗試,令他著迷不已。他在光泉任職6年後,轉任萬客隆採購經理,接著又到大潤發,一路從處長、店長升任到副總。
邱光隆回憶2004年時,全台連鎖超市大約200多間,「有一天,我想買一瓶醬油,但家裡附近沒超市,我到便利商店一看,那瓶300ml的醬油售價,跟量販店一瓶1.6公升的一模一樣,我就覺得『怎麼這麼貴?』」他把「又便宜又近的市場空洞」的想法告訴大潤發亞洲區總裁,但未獲回應。
不過,在一次的聚會中,邱光隆和小他一歲的三商集團董事長陳翔立一拍即合。三商企業由陳河東與二名友人於1965年所創,從出口、百貨跨足餐飲,成軍迄今店數達1,300家、員工逾2萬人,陳河東四子均進入集團,陳翔立為長子,負責母公司三商投控。
「你知道ALDI?」陳翔立聊起德國廉價超市龍頭奧樂齊,「那是一間硬折扣店,就是價格壓很低,所以沒有折扣。」邱光隆當然知道。陳翔立想在台灣複製ALDI商業模式,他三顧茅廬,請邱光隆加入三商,盛情難卻下,邱光隆2006年4月加入「三商家購」,負責打造台版ALDI「美廉社」。
起步時,公司僅6人,邱光隆身兼採購、營運和店長,同年8月第一間美廉社在新北市蘆洲區長安街開幕。「選在蘆洲區,是因為這邊不僅有人流,旁邊還有競爭(惠康、全聯、傳統小量販店及住宅區)對手,這樣我才可以學習。」
當時最困難的就是找不到供應商,「我就只有一家店,供應商根本就不太想跟你合作,我們只能盡力找或用現金去買。」邱光隆無奈地說,「我記得當時只有500個品項,就開店了。為了省成本,商品進貨後,就箱子打開直接賣,完全沒有陳列。」
「平均一間超市大概6、7千、小型量販店有1、2萬件商品,當時我店裡只有500個品項,連十分之一都不到,因此很多婆媽抱怨『你怎麼不賣那個?你醬油怎麼不是這個牌子?價格怎麼這樣?』」邱光隆不但仔細聽,還跟蹤客戶離開店後又去哪又買啥,美廉社因此賣起散米。
因為店面小,美廉社每個品項不放多,「顧客說為什麼沒有氣泡水,我就新增但不會賣3款氣泡水。」「我們賣愛之味麵筋,有人問說為什麼不賣佛祖牌,因為店裡附近有廟,加上更便宜,我才發現原來有這樣的市場需求,所以再加1個地區性品牌。」
第一間店開幕3個月後,邱光隆馬不停蹄地在板橋、土城開店,第一家店則難逃收店的命運。「儘管品項拉到一千多個,仍比競爭對手少,且對手就在附近,沒法贏過,加上店租太高,第二年長安店就收起來,改在對面巷弄另開2間店。」
邱光隆抱著「測驗為主,不行就關掉」心態,摸索出巷弄客戶需要的消費品項和品牌,並「抓出美廉社專屬商圈半徑大約250公尺,真的被我開對了。」誰也沒想過,他就這樣一間一間開,一年10間、兩年50間、三年120間,如今800多間,美廉社母公司「三商家購」兩年前還掛牌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