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健康

下過雨更涼爽? 日專家籲「小心雨季中暑」:恐釀隱性脫水

夏季 雨季 雨季中暑 脫水 排汗 潮濕
台灣夏季相當悶熱,應多加注意「雨季中暑」。(圖/黃耀徵攝)

台灣夏季相當悶熱,應多加注意「雨季中暑」。(圖/黃耀徵攝)

台灣常年氣候潮濕,到了夏季更是使人悶熱難耐,不少人會認為午後下雨能更加涼爽,但有日本專家指出,其實「雨季中暑」的發生率相當高,係因在溼度高的地方,汗水不易排出,反而讓體溫下降緩慢,更容易增加中暑的風險。

根據日媒《每日新聞》的報導,崎玉慈惠醫院副院長藤永剛,有從事中暑患者急救工作25年的經驗,他表示,從潮濕天氣或封閉體育館等高濕度環境中,送來的中暑患者層出不窮,而藤永剛也猜測,可能是忽略了喝水的習慣。

依東京消防局統計,2023年夏季,氣溫約在攝氏25至35度、濕度50%到80%時,因中暑而送醫院的人數往往較多,即使室溫只有26度,濕度過高的情況下,尤其是濕度約在80%的雨季,更容易有中暑的風險。

藤永剛提到,雨季中暑的3個主因分別是「隱性脫水」、「汗水不易蒸發」、「身體不適應炎熱」,就像是雨季衣服很難晾乾一樣,汗水此時也難以排出,導致體溫下降變慢;而在雨季,人們也較少感覺到口渴,若忘記有意識地引水,就可能出現脫水症狀。

另外,藤永剛提醒,若想要預防中暑,關鍵在於多運動、充足飲水和飲食,並透過運動、洗澡來讓自己習慣出汗,注意蛋白質的攝取,才能增強得以更好維持水分的身體機能。

夏季 雨季 雨季中暑 脫水 排汗 潮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