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政治
焦點

環境部提空汙抵換救南部空品 環團批只為開發案解套

環境部 空汙 空品 環團 開發案 解套
環保團體質疑,空氣汙染抵換原則一改再改,只是為了解套環評案。(示意圖/記者李宗明攝)

環保團體質疑,空氣汙染抵換原則一改再改,只是為了解套環評案。(示意圖/記者李宗明攝)

台灣反空汙大聯盟召集人洪秀菊表示,南部工業區的空汙問題嚴重未解,儘管環境部提出「空汙增量抵換」規則,抵換計畫查核卻不透明,只是為了讓特定空氣汙染防制區環評解套,無法大減高雄空汙。

據了解,有鑑於高雄和台南空汙嚴重,環境部為了開發,曾提出1:1至1:1.4不等的比例做空汙抵換,讓現有固體污染源、移動污染源優化後減少的空汙能全數或ㄧ定比例打折容留新開發案汙染彈性。

對此,洪秀菊直言,如此一來「污染簡直又回來了,只是減少極少量空汙」。她說,開發的抵換計畫查核不透明,全是為了在ㄧ般防護區外、沒有符合空氣品質標準的「三級空氣汙染防制區」量身打造,讓這類區域能通過環評,繼而想出的怪方法。

洪秀菊說明,環境部4月29日預告修正「空氣品質標準」草案,預計讓細懸浮微粒(PM2.5)年平均值從每立方公尺15微克,拚至2030年降至每立方公尺12微克,最終並達到每立方公尺10微克以下目標。洪秀菊說,新增抵換來源包括掃街、樹木認養等,看似多元而隨手可做,卻未規範哪個單位負責查核,讓地方與民間無所適從,只是為了因應新開發案量身打造,「形同黑箱」,她說。

對此,監督施政聯盟召集人陳椒華向本刊分析,目前南部許多三級空汙防制區,讓環評案包裝成空汙抵換過關,相信環評委員也知道問題所在,做個抵減審查委員會程序,透過空汙抵換來通過開發案環評,釀成的汙染根本不會少。

陳椒華說,汙染抵換原則只是法律通則位階,根本無法令約束力,加上查核機制不清,外界實在無從得知開發案每年實際抵換情形。她說,只要在汙染較少的旗山區減少一個金爐的排碳量,就能獲得林園工業區增加至少一個工廠的污染彈性,簡直本末倒置。

對此,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官員強調,政府會強化抵換監督機制,確實依環評抵換管理計畫查核。她說,地方政府也會將環評通過內容納入空氣汙染防制計畫書(SIP),也會滾動檢討整並追蹤成效,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則會追蹤抵換落實情形,並且公開「抵換資訊」,目前已建立車輛汰舊換新抵換媒合平臺,未來將規劃建立其他樣態抵換資訊公開系統。

環境部 空汙 空品 環團 開發案 解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