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開學好焦慮!心理復健師建議「分階段」準備、收心
即將開學,心理復健師建議,可利用開學前一周來做好充分準備,包括調整作息、選購文具用品等,降低新生孩子入學的焦慮。(圖/報系資料照)
即將迎來開學日,不少家長比孩子還焦慮,近日頻頻在社群平台抒發家中有幼童第一次上學,特別是幼兒園和小學新生。心理復健師建議,可利用開學前一周來做好充分準備,包括調整作息、選購文具用品等,降低新生孩子入學的焦慮。
「老師規定要買書套、小掃把組、雜誌盒、水壺袋,便當盒還要附有湯碗的...」,面對小孩即將上小學,第一次長時間離開家庭,以及面對的課業壓力,不少家長近日也跟著焦慮,擔心孩子會不適應,忙著採購之餘,還有家長擔心自己孩子脾氣不好,未來可能會頂撞不對盤的老師而被體罰,不斷打聽班導師背景,甚至已準備好「撤退計畫」,準備隨時轉學。
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理事長張自強表示,對於第一次離開家庭上幼稚園或是國小新生,家長因擔心孩子不適應或抗拒陌生環境,而產生焦慮是難免的,建議可以分成開學前一周、以及開學後,兩階段準備,幫助孩子降低新環境的不適應。
開學前一周可以做的事,首要為調整孩子作息時間,因之前長假或未上學,常作息不穩,應開學前就調整起床和就寢時間,練習早睡早起,每天睡滿8~9小時。
其次,可帶著孩子到校園逛逛,熟悉環境,了解家中到學校的接送路線,另外,趁假日帶著孩子一同採購未來要上學的用品,除了可以讓孩子主動參與選擇外,也可以培養自己對上學的責任感。
至於開學後,張自強指出,父母要遵守跟孩子約定,和孩子說好幾點離開、幾點接回就要守時,讓孩子明白有一段時間父母不在身邊,而父母也盡可能在上學初期提早來接孩子。
張自強建議,多在老師面前稱讚和鼓勵孩子,共同協助建立老師是朋友的角色,回家後則適度正向回饋關心,利用晚餐或飯後時間,透過孩子今天在學校的生活分享,展現出表達對孩子的支持與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