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美旅

藝遊南方以南1/沿著南迴公路走訪台東3鄉 在山海間遇見地景藝術

南迴藝術季 南迴公路 台東旅遊 地景藝術 陳抒漫 尼誕.達給伐 林純用 賴純純藝術工作室 馬可·錢凡內利 排灣族 南田村 電輔車
馬來西亞藝術家陳抒漫創作的《大地之母》以蓋婭為形象,設計出柔美的女性輪廓與藍天大海輝映,惜近期因山陀兒颱風肆虐導致作品損毀。(圖/記者魏妤靜攝)

馬來西亞藝術家陳抒漫創作的《大地之母》以蓋婭為形象,設計出柔美的女性輪廓與藍天大海輝映,惜近期因山陀兒颱風肆虐導致作品損毀。(圖/記者魏妤靜攝)

秋高氣爽,沿著蜿蜒的南迴公路進行一場山海漫遊,或許也是一件浪漫的事。以「光之迴境」為主題的「2024南迴藝術季」已經展開,今年有別以往純粹邀請藝術家創作的形式,首度採邀請及徵選並行,除了有南非及台灣2位藝術家受邀創作,還從44件國內外藝術家作品中徵選出3位藝術家參與。這5位藝術家將南迴的地景、生活及文化做了巧妙融合,而延伸自主題而來,每件作品都彷彿一顆顆「星子」,或四散、或聚集,默默吸引人們走入被稱為「南方以南」的南迴,挖掘這塊土地上的人文與風景。

尼誕.達給伐歷當初實地勘察時,因為一眼看中綠意交錯、遠處見海的景致,而決定將作品設置在這裡。(圖/記者魏妤靜攝)
尼誕.達給伐歷當初實地勘察時,因為一眼看中綠意交錯、遠處見海的景致,而決定將作品設置在這裡。(圖/記者魏妤靜攝)
尼誕.達給伐歷作品《是那裏嗎?》為3米高的魚頭人身鋼雕造型,在中央的白鐵之心暗藏想帶給人希望與能量的光芒。(圖/記者魏妤靜攝)
尼誕.達給伐歷作品《是那裏嗎?》為3米高的魚頭人身鋼雕造型,在中央的白鐵之心暗藏想帶給人希望與能量的光芒。(圖/記者魏妤靜攝)

今年南迴藝術季5件作品包括太麻里鄉2件、大武鄉2件,以及達仁鄉1件,作品位置相較前幾季在交通上更為易達,方便大家沿著南迴公路一一尋訪。其中位於太麻里鄉華源海灣、由馬來西亞藝術家陳抒漫創作的《大地之母》,以希臘神話的大地之母「蓋婭」(Gaia)為靈感,其誕生自混沌之中,是眾神之母也孕育出自然萬物。陳抒漫將漂流木拼疊成飛揚的秀髮,髮梢還有魚兒自浪花中躍出浪尖,以此暗喻唯有大家一起維持生態平衡,才能生生不息。

另一件位於太麻里千禧曙光紀念園區沙灘的《是那裏嗎?》,則由來自屏東三地門的原民藝術家尼誕.達給伐歷以鋼筋、鐵、不銹鋼球等媒材創作,我們循光穿過樹林便能看見海洋與作品,如同藝術家想傳遞的,小時候以為自己所處的達瓦蘭部落便是全世界,後來才明白越過山巒、跨過海洋,部落外還有部落、國家外還有國家。他將兒時聽到長輩的口傳故事轉化為靈感,部落裡的長輩曾說:「光是從大姆姆山(北排灣族聖山)那邊來的,我們也是。」手牽著手的兩人就像長輩回應晚輩的提問,也是尼誕.達給伐歷與自己兒子的投射。

以鐵件做各種弧形彎曲的《新天使》是這次藝術季中唯一沒有向下打地基的作品,而以壓了將近4噸的石頭來抵禦颱風等侵襲。(圖/記者魏妤靜攝)
以鐵件做各種弧形彎曲的《新天使》是這次藝術季中唯一沒有向下打地基的作品,而以壓了將近4噸的石頭來抵禦颱風等侵襲。(圖/記者魏妤靜攝)
可讓民眾或坐或躺與拍打不銹鋼面彷彿合奏的《第一道曙光》,其圓形廣義地說還蘊含地球生態環境的希望,以及集結共同力量的意涵。(圖/記者魏妤靜攝)
可讓民眾或坐或躺與拍打不銹鋼面彷彿合奏的《第一道曙光》,其圓形廣義地說還蘊含地球生態環境的希望,以及集結共同力量的意涵。(圖/記者魏妤靜攝)

轉場來到大武鄉,受邀創作的台灣藝術家林純用以抹香鯨做為整個海洋的意象打造《新天使》,關注海洋生態的他希望生活在海島上的台灣人,能反思包括海廢漂流、海水污染與過度捕撈等,所造成生態失衡的危機;林純用更找來80多歲的母親助陣,以巧手將700~800片的不銹鋼網摺成花朵、組成翅膀,希望加上翅膀的抹香鯨能更自在地悠游。

外型如同象徵永恆與承諾的戒指、座落在大武鄉尚武9420濱海休憩區(台九線420K)的《第一道曙光》,是由賴純純藝術工作室所創作,原來千禧年時第一道曙光在台東照亮、開啟新世代,也讓賴純純留下難忘的回憶。當遊客走近作品,會發現不銹鋼面上敲打的凹凸鏡面散發點點光芒,與四周景觀甚至你身上服飾的顏色形成暈染,巧妙地和自然融為一體。

馬可·錢凡內利以鏽蝕的低碳鋼創作《What remains》,認為作品在風吹日曬下自然鏽蝕,也是地景的一部分。(圖/記者徐明正攝、南迴藝術季提供)
馬可·錢凡內利以鏽蝕的低碳鋼創作《What remains》,認為作品在風吹日曬下自然鏽蝕,也是地景的一部分。(圖/記者徐明正攝、南迴藝術季提供)
南田村以消費農產品免費租借電輔車的方式,希望推廣在地好物。(圖/記者魏妤靜攝)
南田村以消費農產品免費租借電輔車的方式,希望推廣在地好物。(圖/記者魏妤靜攝)
南田村長高富源講述描繪在文化故事牆上的各個事件,包括清兵補給、荷蘭船擱淺與平埔族系遷移途經部落等故事。(圖/記者魏妤靜攝)
南田村長高富源講述描繪在文化故事牆上的各個事件,包括清兵補給、荷蘭船擱淺與平埔族系遷移途經部落等故事。(圖/記者魏妤靜攝)

在達仁鄉南田海岸親水公園的作品《What remains》,由受邀來台的南非藝術家馬可·錢凡內利(Marco Cianfanelli)所作,曾參訪排灣族部落的他,將排灣族的頭飾、百步蛇的意象轉化完作品中放射狀的三角形,構築成一道拱門結構,拱門中的頭像輪廓彷彿面向太平洋遠方,思索歷史和文化起源。

來到南田若有一些時間,也對紅藜、白樹豆、雨來菇等在地農產感興趣的話,不妨走一遭台東境內最南端的南田村,當地現正推行「買在地農產就能免費租借電輔車」。南田村是日治時期形成的移民村,居民主要為排灣族人,村莊形成源於日治時期有海防需求,因而指派日警駐紮並推動原住民部落遷徙計劃。當地曾發生過多起政治、歷史事件,都被一一記錄於在地藝術家繪製的文化故事牆上,在這裡還有遠近馳名的「南田石」,因自然形成的紋路與圖案備受石藝收藏家推崇。

若仔細注意會發現在一些村民家門前會放上寫了族語拼音的石頭,這便是他們的「家屋名」。(圖/記者魏妤靜攝)
若仔細注意會發現在一些村民家門前會放上寫了族語拼音的石頭,這便是他們的「家屋名」。(圖/記者魏妤靜攝)

DATA

南迴藝術季

活動展期:即日起~10/31

網址:https://reurl.cc/eyQLqW

備註:若以台東市為起點走訪各件作品,建議由南往北,依序抵達仁鄉、大武鄉、太麻里鄉,如此作品皆在順向位置,更方便欣賞;展期結束後若展品無遭受主結構破壞或受損嚴重,仍會就地保存

南田社區發展協會

電話:0975-296-391

網址:https://reurl.cc/adEMn9

備註:凡遊客選購在地農產600元以上,便可向南田社區發展協會免費租借1台電輔車(可搭乘4人)遊覽村落1小時;協會亦提供阿塱壹古道部落遊程與其他體驗,可電洽或粉專私訊詢問

南迴藝術季 南迴公路 台東旅遊 地景藝術 陳抒漫 尼誕.達給伐 林純用 賴純純藝術工作室 馬可·錢凡內利 排灣族 南田村 電輔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