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新智能進軍半導體+美國AI市場 彰濱電芯廠11月量產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圖/方萬民攝)
「台塑不只做傳統石化能源,台塑新智能也不只是電池芯工廠,我們有新能源生態鏈,是新能源國家隊的一員。」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4日宣布,在彰濱打造的電芯與模組廠第一期完工,將於11月正式量產,客戶包括國內半導體與美國AI數據中心不斷電系統(UPS)、電動大巴電池及大型儲能案場;還研發全固態電池、微藻製造航空生質燃料,最近還成立台塑綠電公司,參與電力管理與交易市場。
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與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4日在台北南港展覽2館舉行,各廠商都拿出看家本領,推出多種新產品與解決方案。
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表示,旗下子公司台塑尖端位於彰濱工業區2.1GWh磷酸鋰鐵電芯及模組廠正式竣工,成為全台最大規模且高度自動化的鋰鐵電芯生產基地,包括「合漿、塗佈、輥分、切卷、組裝、烘烤、注液、化成」8大工序,全程在地製作,補齊國產電池產業鏈最重要的一塊拼圖,也會建設電池回收廠,以完備循環經濟體系。
劉慧啓表示,董事長要求2025年全產全銷的目標沒有改變,雖不容易達成,但經過去年一整年的努力,在新能源領域已有多項成績,像是開發出電動大巴用的電池模組,已與台灣兩家廠商洽談合作,目前有三輛電動巴士裝載該模組,準備進行上路和安規相關測試,預計到2030年前,台灣將有 1.4 萬輛電動大巴需要更換。
在UPS系統方面,今年特別為美國AI數據中心開發高能量密度、高放電功率的48V50A電池模組,能量密度和放電能力均為傳統UPS用電池的兩倍,連台灣的半導體廠都有使用意願。
目前全球電池芯市場主要由中國大陸主宰,但廠商需要來自非中國製、多種地區的電池供應,這就是台灣製造的機會。劉慧啓表示,第1階段會與台灣本土或美系的電池模組廠合作,由台塑新智能提供電芯,到美國組裝成電池模組,未來也會因應需求,不排除在美國設廠。
台塑新智能也積極布局下一代電池技術,攜手明志科大投入全固態電池研發,目前已獲得19項專利、10 項專利申請中,全固態電池試製生產線第一工段將於10月完工,預計2027年實現量產。
在微藻技術方面,除了吸取二氧化碳、開發保健產品,劉慧啓表示,將利用微藻藻油製造出航空用的生質燃料,預計最快在今年底、最慢明年初將有成果,隨著各國對航空業使用生質燃料的要求提高到至少10%,未來全球市場規模可能超過每年5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