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都亳州1/神醫華陀的故鄉 什麼中藥這裡都有
亳州中藥材專業市場有2萬多家商戶,每日上市中藥材2800多種,日人流量6萬人次,每年交易額超過560億元人民幣。(圖╱王若攝)
位在安徽省西北部的「亳州」,可能很多人壓根就沒聽過;但提到亳州的古稱「譙郡」,看過《三國志》或《三國演義》的人便不陌生,因為此處正是一代梟雄曹操與神醫華佗的故鄉。在這座擁有3700年歷史的古城裡,四處可見三國時期留下的滄桑印記,正所謂「一座亳州城,半部三國史」。
也因為拜華陀故鄉所賜,如今的亳州盛產藥材,是中國大陸最大的中草藥集散地,素有「中華藥都」的美稱,2023年亳州的中醫藥產業的產值高達人民幣1850億元,是亳州最重要的經濟命脈。而每年一度、已持續40年的「藥交會(中藥材交易會)」, 每年吸引數千家中醫藥企業、藥商前往取經,是全球最大的中藥材交易中心,也是亳州每年的年度盛事。
本刊記者走訪佔地1000多畝的亳州中藥材專業市場,所見景象猶如劉姥姥逛大觀園般新鮮。據該市場的質量監管部經理劉洋清表示,市場裡有2萬多家商戶,每日上市中藥材2800多種,各種產自天南地北、來自高山深海的珍稀中藥材,在此都看得到。根據統計,亳州中藥材專業市場的每日人流量約6萬人次,每年交易額超過560億元人民幣。
華陀對亳州最大的貢獻,是他在醫館開闢藥圃種植藥材,許多亳州百姓至今仍有在家種植常用中藥的習慣。而華陀當年所開闢的第一塊藥圃,就位於現在的「華祖庵」。華祖庵原名華陀廟,相傳始建於唐宋時期,清乾隆年間重修,現已擴建為「華陀紀念館」景區,由華陀廟祠、華陀故居、古藥園和華陀中醫藥文化博物館四部分組成。
走進華陀紀念館,可見一大片古藥園,滿植芍藥、牡丹、白菊、曼陀羅、玫瑰棕櫚等名貴中藥草及花卉,尤其華陀用來製藥的曼陀羅在大陸是禁花,極其罕見,只有在華祖庵可以在每年夏天看到盛開的曼陀羅。此外,館內也展示了華佗當年施行外科手術的過程及工具。博物館裡則陳列著大量的醫史文獻和文物,一窺整個中國醫藥的發展歷程。
本刊記者在園區裡還巧遇了華陀第76代傳人魏靈,她主攻華陀獨門的「夾脊穴炙療法」。魏靈女士正在燉煮一鍋元氣湯,不知是否因人在神醫華佗地盤的緣故,記者喝了一碗,果然覺得神清氣爽。
華陀遺留給世人的寶藏,是由他整編推廣的「五禽戲」。五禽戲包括虎戲、鹿戲、熊戲、猿戲和鳥戲,每種都模仿相應動物的動作,每種動作都是左右對稱地各做一次,並配合氣息調理,講究的是剛柔並濟、內外兼練。據說常練五禽戲,活動腰肢關節,有壯腰健腎、疏肝健脾、補益心肺之功,是中國最早的養身功法。
一縷藥香傳千年,明清時期各地藥商紛紛到亳州經營中藥材,商賈雲集,商貿繁榮,有「小南京」之美譽。走在藥香濃鬱的亳州老街,仍能依稀感受到昔日繁華景象。此地曾經聚集近百家藥棧,大部分為外地藥商所開,極盛時期亳州有30多個外省藥商所建的會館。在亳州極負盛名的古蹟「花戲樓」,即是過去的山陝會館,是清順治年間,由山西和陝西兩省藥商集資興建。
花戲樓又稱為山陝會館,是由大關帝廟、張飛廟、岳飛廟、朱功書院、火神廟和糧坊會館等古建築群組成。它的磚雕、木雕、彩繪都以地方戲曲折子戲為主要內容,因此大家都習慣稱為花戲樓。這個古建築群的磚雕、木雕、鐵旗桿有「三絕」之稱,尤其是那一對鐵旗桿,每根長約16公尺,重約6000公斤,矗立在廣場兩側,甚是壯觀。
在花戲樓閒逛,正好遇見當地的戲團在練習淮北梆子戲《曹操還鄉》,雖是聽不懂的方言戲曲,仍可從動作中看出曹操揮鞭的威武氣勢。附近又有民眾在練習五禽戲中的虎戲,教戲的正是華陀五禽戲第59代傳承人王玉榮。
王玉榮說,在人體的五臟中,虎象徵肝。「練虎戲時要表現出虎的威猛氣勢,神氣發自於雙眼,虎視眈眈;威武有力;氣勢凌人。動作變化要做到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具有動如雷霆、靜如泰山之勢。」本刊記者跟著比畫了幾下,卻怎麼也威猛不起來,只能望拳興嘆,專心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