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景故事2/這間店為何沒在Google地圖上? 原來可以這樣做
想搜尋住家附近美食,可觀看其他使用者的評分與評論,避免踩雷。商家資訊也會提供「熱門時段」、「預計等候時間」等資訊,讓大家不會白跑一趟。(圖/Google提供)
Google地圖是大多數台灣人每天都需要用到的工具,搭配有實景畫面的「街景服務」對大家而言更便利。不過,這些街景畫面究竟多久更新一次?會不會大家看到的根本就是十年前的「舊街景」?
更遑論這大半年來因為疫情的關係,有很多小店結束營業,同樣的位置也許會開新的店,如果地圖和街景沒有持續做更新,那對使用者來說,去比對街景畫面裡的招牌就沒有任何意義。
對此,Google亞太區街景計畫負責人魏薌君Cynthia表示,「這個世界確實是瞬息萬變,也許每天或每個月都有新的小商家開張,或是新的道路鋪設好了。」「我們有遍布全球的作業團隊,專門收集各地街景資料,並負責審查資料來源、檢查並修正地圖錯誤到訓練機器學習模型,都是這個小組來完成。」
Google地圖並透過機器學習技術,將製圖流程自動化,此技術能加快地圖製作速度,藉由與資料作業小組的合作,持續修正機器學習演算法,維持地圖的正確性。在採用機器學習技術後,Google地圖在一年內所繪製出的建築物數量,相當於過去需花費十年繪製的數量。
Cynthia也補充道:「目前街景更新的頻率大約是『一年一次』,我們也會針對某些區域,偵測到一些商家或道路的變化比較大,就會把時間縮短,例如在六個月或更短時間內更新。並且同時針對使用者回報以及在地嚮導的評論機制,加強地圖的準確性和更新速度。」
此外,大家也很愛從Google地圖去發掘各種特色餐廳或美食店家。有時候,你真的覺得自己發掘了一間好餐廳,很想跟朋友分享,也想讓更多人知道這間店。
「Google在地嚮導」阿光分享了自己印象深刻的經驗。
「幾年前,我住在士林夜市附近。我記得夜市裡有一家賣蚵仔包的小攤子,它的位置在夜市最深處,而且是位於一般人不會去逛到的地點。我吃了蚵仔包之後,覺得店家用料很實在,蚵仔都很大顆,而且價格不貴,很值得推薦。但它的位置實在太偏僻了,實在有點可惜。」
那時阿光發現這家小攤子沒有出現Google地圖上,便很雞婆的在地圖新增一個「蚵仔包」地點。後來約莫過了兩個禮拜到一個月的時間,阿光再回去那家店,它居然有了排隊人潮。於是他打開手機裡的地圖,去自己新增的地點瞧,發現大家都很踴躍在這個地點上新增評論,而且也給了不錯的評分。
阿光也是在看到這些評論之後,才知道原來這家蚵仔包本來就是士林夜市有名的攤子,但是因為”它搬家了”。從前吃過的饕客也許久久才來吃一次,當然也不會知道它到底搬到哪裡去。阿光說:「後來我才知道,光是『新增地點』這個動作,就能幫助到許多在地店家和小攤子,同時也能幫助想找到這個店家的所有美食愛好者。」
除了在地圖上新增地點之外,已經出現在Google地圖上的所有商家們,也能在這裡放上新菜單、張貼優惠資訊以及更新營業時間等等。尤其前陣子正值疫情期間,很多商家的營業時間或服務項目都有所調整,如果每個商家都能主動在Google地圖上更新各種資訊,對所有地圖使用者就會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