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國際
大陸

科技發展不會導致失業! 陸網路產業反而越來越「勞力密集」

網路 高科技 AI 勞力密集
當初隨著AI等科技發展,不少人擔心科技日新月異會導致不少人力密集的產業消失。圖為8月15日,重慶機器人展示中心,一名男孩與機器人互動。(圖/新華社)

當初隨著AI等科技發展,不少人擔心科技日新月異會導致不少人力密集的產業消失。圖為8月15日,重慶機器人展示中心,一名男孩與機器人互動。(圖/新華社)

騎著電單車的外賣員是隨著大陸互聯網興起而出現的職業,類似勞動族群人數已極其龐大。也讓奠基在高科技下的互聯網,反而正變成一個越來越「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以京東為例,旗下就管理著幾萬名配送員,再看到美團外賣平台也有多達400萬名騎手活躍著,就連以智能著稱的AI產業,也聘請大量的數據標註工和內容審核員。

有趣的是,這也讓這些各類型巨頭平台的基層勞動者們,開始習慣在多個平台之間「斡旋」。例如山東臨沂的一位網約車司機就說,如今同時用滴滴和花小豬接單,為的是「避免跑空車」;許多美團平台的外送員往往身上都有2部甚至3部手機,各自負責送外賣、跑腿、送生鮮,當用餐的外賣高峰期就去送外賣,中間閒暇就搖身一變去跑腿,還能順便送個菜。

據《燃財經》報導,這在大陸成為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互聯網的起點可以是技術和代碼,但落地要靠人力。某種意義上,技術釋放了部分人的體力勞動,轉移給了另外一部分人,但這些人被夾帶進互聯網的世界,也讓勞動越來越密集。

就有一位連續創業者說出自已的心得,「十年前創業只需要一台電腦、一根網路線,現在創業可以沒有電腦,但不能沒有人。」

事實上,當今的大陸互聯網,已經無法離開這些基層體力勞動者。尤其是對於美團、餓了麼、滴滴、京東等平台型企業,這個族群已經變成水電一樣的存在。

這些大型互聯網公司,已經成為基層民眾的重要就業地點,如果將範圍擴大,會發現其實近幾年興起的很多消費互聯網公司都會有這個特點。要嘛成為勞動密集型公司,或依靠勞動密集型平台開展業務。

甚至看到今年7月,大陸趣活公司帶著4萬外賣騎手,頂著大陸國內最大外賣「配送包工頭」的頭銜在美國上市,市值達到5億美元。

實際上該公司的業務模型很簡單,業務有點類似於勞務派遣公司,就是招來一大幫人包含外賣員、網約車司機、共享單車運維員等,以勞務工的「靈活用功」形式輸送給美團、餓了麼、滴滴等公司,跟巨頭做生意。

網路 高科技 AI 勞力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