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治療地圖首度曝光 這三縣市盛行率最高!
南區(雲嘉南)罹患大腸癌的盛行率最高!平均每200人即有1位患者,是東區(花東)的1.4倍。(圖/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提供)
52歲王太太嗜喝手搖飲,每天都要喝上數杯,甚至取代喝水,前年6月她突然開始連續數天便秘,肚子也因為產生腹水而越來越大,儘管到大醫院腸胃科檢查,卻一直沒有改善,在姊姊的推薦下,王太太特地帶著病例從台中到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看診。「確診為大腸直腸癌的那天晚上,我在回程的高鐵上大哭了一場,從來沒想過便秘症狀竟是大腸直腸癌導致,甚至已經進入第四期!」王太太隨後展開長達十個月的療程,不懼舟車勞頓,每兩週往返台中高雄。目前,透過化療藥物合併健保標靶藥物療程,腹水完全消除,也成功透過手術切除大腸腫瘤,病況已穩定控制超過兩年。
據最新癌登資料顯示,大腸直腸癌已蟬聯12年國內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之冠。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王照元教授表示,大腸直腸癌罹患初期通常無明顯症狀,多數病患僅有輕微腹痛、腹脹現象,有時會有經常腹瀉、排便習慣明顯改變、體重減輕、貧血等現象陸續發生,容易輕忽,以致部分病患確診時已進入晚期。此外,腸癌病程惡化快速,容易轉移,若未及時治療,恐造成不可挽回的遺憾。呼籲民眾若有上述「自覺症狀」,應提高警覺,及早篩治,並養成定期健檢習慣。
為提升民眾對大腸直腸癌早期篩檢與治療的重視,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首度發布「大腸直腸癌治療地圖」。據國內大型健保資料庫數據研究顯示,2014至2018年台灣大腸直腸癌以南區(雲嘉南)、臺北區(北北基宜金馬)及高屏區(高屏澎)盛行率高,以2018年為例,若以每10萬人為單位計算,南區(雲嘉南)每10萬人中就有497人,其餘依次為臺北區(北北基宜金馬)467人、高屏區(高屏澎)420人、中區(中彰投)369人、北區(桃竹苗)365人,與東區(花東)354人。換言之,南區(雲嘉南)平均每200人即有1位大腸直腸癌病患,為東區(花東)的1.4倍。
王照元理事長表示,大腸直腸癌的成因除家族遺傳病史外,飲食習慣亦是關鍵因素,高油炸、高脂肪、高糖以及過多的肉食,纖維攝取不夠等都是容易導致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因子。地區資料的差異可能因日常重鹹重甜飲食習慣,加上未能及早篩檢,以致許多病患確診時已進入大腸直腸癌第四期。
進一步分析第四期大腸直腸癌患者使用標靶治療比率,臺北區(北北基宜金馬)51.68%,其餘依次為南區(雲嘉南)50.69%、北區(桃竹苗)50.58%、中區(中彰投)49.50%、高屏區(高屏澎)45.26%與東區(花東)44.64%,各地區接受標靶治療比例差異相當大。比例較低的高屏區(高屏澎)與東區(花東),病患可能因擔心治療副作用影響生活品質而降低治療意願、誤信偏方延誤治療,此外,是否與各地區健保標靶藥物審查標準有關,應該深入分析。其中,東區(花東)雖盛行率最低,卻可能因病患未能即早接受治療,故死亡狀況較其他地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