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翁煌德」作者的文章列表

共發表 72 篇文章
存款被負心的丈夫盜用後,愛麗絲為了生計下海賣身,卻從中找到讓男性臣服的快感。(圖/佳映娛樂提供)

影爆點/翁煌德:《巴黎應召日記》 姐姐妹妹站起來

「我不覺得自己下賤。」愛麗絲(艾蜜莉皮波尼爾 飾)完成首次的應召服務後如是說。一臉羞澀無邪的愛麗絲,何以「墮落」成應召女郎?原來她的丈夫費宏(馬丁史瓦比 飾)忽然消失無蹤,她才知自己的存款所剩無幾,全被另一半拿去養應召妹。原先愛麗絲只想調查應召生態,為了家計,被迫投身其中,卻意外地發現「原來錢這麼好賺」。《巴黎應召日記》描述女主角為了捍衛家庭與小孩的感情掙扎。(圖/佳映娛樂提供)在電影開場,愛麗絲忙著打理家務;到了故事中段,負心漢回家請求原諒後,性別分工頓時反轉。起先迫於無奈而賣身的愛麗絲,發現自己在肉體交易過程中依然保有尊嚴,甚至從被動化為主動,玩些手段讓男人趕快「棄械」,彷彿是自己將男人玩弄於股掌之中。丈夫要她不要出賣靈魂,反而遭嗆「跟你結婚才是出賣靈魂。」但故事終究無關應召工作多美好,而是呈現身處家庭框架中的女性,在社會上的弱勢處境。當律師知道她考慮為了贍養權上法院,便誠實勸告:「他嫖妓不是好老公,但未必不是好爸爸。」一句話道盡父權社會對家庭秩序的宰制。故事雖存在俗套之處,但特點是避免提及應召黑暗面,反而將之描繪成姐妹互助會。女導演喬瑟芬馬克拉斯似乎意在提醒女性同胞,該檢討的不是老鴇或嫖客,而是甘願被男人瞧不起的自己。《巴黎應召日記》上映日期:5月7日《巴黎應召日記》電影海報(圖/佳映娛樂提供)

《游牧人生》劇照。(圖/片商提供)

影爆點/翁煌德:2021奧斯卡解析 風向真的變了嗎

往年奧斯卡入圍名單一揭曉,非裔、亞裔或女性電影人都準備好開砲,今年卻沒有引起非議,因為講述黑人民權的傳記電影《猶大與黑色彌賽亞》,以及韓裔美國人移民故事的《夢想之地》皆入圍6項大獎,女性復仇電影《花漾女子》也獲得5項提名。不過,這份名單還是有人不滿,認為「太政治正確」,但今年最有望得到最佳影片的,恐怕還是以美國白人為主題的《游牧人生》。出生於北京的趙婷,有望憑執導作品《游牧人生》,在今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大放異彩。(圖/片商提供)世人對奧斯卡最大的誤解,是以為它真能選出最好的電影,首先要釐清的是,決定小金人誰屬的,是數以千計的影藝學院會員,但每屆的報名作品何其多,不可能要每個人都仔細品嘗、評選。因此,得主不一定是最好,但常是呼聲最高的,不過呼聲是可以操作的,包括片商的廣告攻勢,以及前哨獎項的得獎結果。得獎作品 未必成永恆回顧影史,常有的現象就是某部被追認為經典的電影,當年卻遭到忽略,這是因為時代當下總是存在侷限,得獎者是不是最好,其實很難講,但能確定地說,奧斯卡選出的作品,最能反映當下好萊塢電影人的集體意識。近年經過改革,奧斯卡評審結構也大為翻轉,年齡、性別和種族都有兼顧,成果亦如實反映。本屆最佳導演入圍者有兩位女性、兩位亞裔,最佳男主角有兩位亞裔,影后則有兩位非裔。入圍最佳影片的,包括講述韓裔美國人移民故事的《夢想之地》、黑人民權的《猶大與黑色彌賽亞》與女性復仇電影《花漾女子》。但還是有人不滿,說今年名單「太政治正確」。《猶大與黑色彌賽亞》劇照。(圖/片商提供)《夢想之地》劇照。(圖/片商提供)白人電影 依然鋒頭健這些入圍電影是因為政治正確才得益嗎?此說法不盡公平,況且過去不配得獎卻出盡風頭的白人電影,不也從來沒少過?然而今年可能抱走最大獎的,除了入圍10項的大贏家《曼克》,也可能是以美國白人處境為主題、華裔女導演趙婷執導的《游牧人生》,如同剛踏入好萊塢的李安拍南北戰爭和中產階級一樣,她也想說好一個關於美國的故事。《游牧人生》講述的是在金融風暴衝擊之下,企業造鎮的理想灰飛煙滅,一群失業人口只能開著露營車,以四海為家。雖然劇情不談政治,但這群人或許大多是那種會高喊「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川粉,在川普上任前,幾乎無人正視這些群體的處境。趙婷作為外來者,呈現了美國人最被忽視的面向,也彰顯了其中的人性尊嚴,試圖療癒這群離散者,作品極富詩意,舉重若輕,是部絕美之作。當然,想真的療癒是不可能,因為失業者沒有閒情逸致去看這樣的電影,趙婷當然知道她的觀眾是誰。第93屆奧斯卡金像獎典禮日期:台灣時間4月26日上午6點30分《曼克》劇照。(圖/片商提供)《花漾女子》劇照。(圖/片商提供)

本片改編自英國商人葛雷維爾韋恩的真實故事,由班奈狄克康柏拜區主演。(圖/車庫娛樂提供)

影爆點/翁煌德:《鐵幕行動》 平凡英雄

美國影評人傑森康塞普西翁,曾對「爹地電影」做出了一套明確定義,包括電影必須以史實為基礎、關於職場、線性敘事且不能有過激場面,以及片中的爸爸,形象必須是健康的,最重要的是,故事永遠關於爸爸想要傳授給下一代的經驗。他認為爸爸就是不擅長談這些經驗,所以「爹地電影」才會大行其市。班奈狄克康柏拜區剃頭又瘋狂減重,只求貼近主角當年被莫斯科當局囚禁18個月的狀態。(圖/翻攝自網路)雖然如此定義存在武斷之處,也未必政治正確,但的確說明了不少人的經驗,近年的《間諜橋》和《賽道狂人》皆為代表,《鐵幕行動》亦然,它幾乎符合上述所有要件。本片故事出自史實,在冷戰期間,英國商人葛雷維爾韋恩(班奈狄克康柏拜區 飾)意外地收到政府請託,要前往莫斯科經商,與蘇聯高官歐列格潘科夫斯基(米勒尼尼茲飾)接頭,以避免兩國陷入戰爭,因為後者有意洩露核子情報。看似是刺激的諜戰片,故事調性其實相當平穩,導演沒耗時去辯證戰爭與和平,而是以兩個男人之間的友情為主軸,雖然期待大場面的觀眾,不免會埋怨作品格局太小,但諜戰電影到底要拍得多麼驚險和蕩氣迴腸,確實已成了一種迷思。兩位主人翁雖是英雄,但也都只是小人物,這部作品只是還原了一個人真正的生命狀態罷了,班奈狄克康柏拜區的魅力演出,說明了他很有可能成為繼湯姆漢克後,下一位爹地電影之王。《鐵幕行動》上映日期:4月9日《鐵幕行動》電影海報(圖/車庫娛樂提供)  

哥吉拉與金剛在電影中,展開一場史詩級的終極之戰。(圖/華納兄弟提供)

影爆點/翁煌德:國家隊巨獸拚輸贏 《哥吉拉大戰金剛》一解59年懸案

在疫情逐漸緩解的2021年之初,全球最為期盼的大片莫過於《哥吉拉大戰金剛》。這是傳奇影業打造的「怪獸宇宙」系列第四號作品,情節延續《哥吉拉》、《金剛:骷髏島》與《哥吉拉II怪獸之王》,講述兩大巨獸狹路相逢,展開史詩級決戰。對於怪獸宇宙系列的影迷而言,這次的看點只有一個──究竟誰輸誰贏?對台灣觀眾來說,金剛與哥吉拉的「人設」較為陌生,只認為是兩隻龐大巨獸,但對於美國觀眾與日本觀眾而言,這兩個角色帶來的意義可不單純。此片是日本男星小栗旬首度進軍好萊塢之作。(圖/華納兄弟提供)舊版結局 彰顯美日友好金剛初登場是在一九三三年,雖然當時的特效技術仍顯粗糙,但金剛爬上帝國大廈與戰鬥機決鬥的場面,震撼了一整個世代的美國人;哥吉拉初登場則是在一九五四年,這隻巨獸因為氫彈試爆而覺醒,從東京登陸,導致生靈塗炭,但牠所代表的意義不只是破壞者,更是警示者。 一隻巨獸來自美國,一隻則來自日本,看似毫不相干。直到一九六二年,導演本多豬四郎在哥吉拉大受歡迎之後,推出《金剛大戰哥斯拉》一作,以日本為故事舞台,讓兩個巨獸上演對決。不過,製片方也知道,金剛與哥斯拉所背負的意義已經不只是兩個電影角色,更有「國家隊」意涵。戰後的美日關係甚為友好,製片方也有意讓《金剛大戰哥斯拉》打入美國市場,於是編導給了一個曖昧不清的結局,使人弄不清究竟是誰贏誰輸,表徵了美日友好。之後傳出該片在兩國放映的結局「勝負不同」,已經被證明是一個謠言。出身於骷髏島的小孤女吉雅,與金剛之間有著獨特且強大的聯繫,但他們意外地與哥吉拉狹路相逢。(圖/華納兄弟提供)電影分成兩條故事線,有「挺金剛」、「挺哥吉拉」兩派,跟著各自的怪獸發展,故事到最後交集在一起。(圖/華納兄弟提供)定下立場 跳脫民族本位 在此之後,受限於版權問題,兩獸大戰遲遲沒有重現,沒想到一等就是五十九年。《哥吉拉大戰金剛》的製片方,雖然曾聲明本作不是一九六二年版對決的重啟,也刻意將「金剛大戰哥斯拉」改成「哥斯拉大戰金剛」(雖然也不過是前後顛倒)。然而,導演亞當溫高德不諱言很在意當年的版本,他在受訪時提及:「原版很有趣,但令人失望,因為電影沒有明確立場,人們總是在爭論到底是誰贏了。」最後他給了觀眾承諾,《哥吉拉大戰金剛》將會出現一個明確的贏家,這個宣誓看在一般觀眾眼裡,倒是無關痛癢,不過對於長期關注怪獸電影的影迷而言,卻有如震撼彈──兩隻史詩巨獸終於能跳脫出民族本位,光明正大地戰出一個勝負。《哥吉拉大戰金剛》上映日期:3月24日《哥吉拉大戰金剛》電影海報(圖/華納兄弟提供)

本片描述一群無賴的市井與美麗的女人,意外捲入一場武士的紛爭,是部反英雄主義、呈現人性多面向與無私之情的作品。(圖/可樂電影提供)

影爆點/翁煌德:《間諜之妻》 赴湯蹈火也甘願

太平洋戰爭前夕,於日本神戶經商的福原優作(高橋一生 飾)前往滿州,驚見關東軍在東北實施人體實驗的暴行。以和平主義者自居的他,設法取得機密文件後,打算赴美國揭發。優作原先想低調行事,卻瞞不了愛妻聰子(蒼井優飾),但他並不擔心遭到妻子出賣,而是深怕如此包袱,會成為壓倒她的重擔。片名《間諜之妻》使人先入為主地相信,故事關鍵在於女性,表層上來看確是如此。我們可以看見聰子對事實真相的追索、不惜自作主張出賣外人以換取丈夫清白等行徑,其中一場戲,她提議兩人分頭行動,只為了暗中觀察優作是不是為人跟監,事後還欣喜地說:「我成了你的眼睛。」蒼井優扮演堅強深情的妻子,即使被指控為間諜之妻,仍誓言要與丈夫在一起。(圖/可樂電影提供)聰子不甘只當個小鳥依人的嬌妻,還試圖證明自己不只是「演員」,也能成為一個「導演」。然而,我們對優作行動的理解,與聰子近乎同步,編導的敘事角度其實已暗示故事走向,觀者所見,或許更多是聰子的一廂情願。戰爭期間,少有以女性為主角的故事傳世,本片另闢蹊徑,以女人為軸,其題旨卻再再強調了女人在時代下的無力。近年日本人總是在主流二戰電影之中,以受害者身分形塑自我,更有題材試圖美化神風特攻隊。本片卻彰顯了超脫國家民族本位的人權思想,除了女性觀點的嘗試,其反戰意念亦值得反思。《間諜之妻》上映日期:3月12日《間諜之妻》電影海報(圖/可樂電影提供)

四個陷入中年危機而抑鬱的高中老師,決定實行酒精計畫,看看會產生什麼效果。(圖/好威映象提供)

影爆點/翁煌德:《醉好的時光》 喝了再上

高中老師馬德(邁茲米克森 飾)無論在家中或學校,都顯得鬱鬱寡歡,妻子懶得搭理他,學生亦然,中年危機儼然將之吞噬殆盡。有次馬德與男同事聚餐,恰好聊到效法邱吉爾每天小酌再上工,生命力將會重新迸發的傳言,他便開始施行此計畫,果然從此煥然一新,變得風趣自如。邁茲米克森在片中靠酒精找回教學的熱情,生活也逐漸走向正軌。(圖/好威映象提供)不過以酒精重燃自信,顯然是治標不治本,最終肯定會出事。若是好萊塢套路,眾角終會因犯下大錯而悔不當初,然後試著彌補。但既然是反公式化的北歐電影,又是嗜酒如命的丹麥人執導,故事當然不會這麼單純,甚至觀眾看到尾聲,可能會懷疑導演是不是要鼓吹世人「酒精能化解一切煩憂」。然而,討論酒精是否有益,顯然是錯解故事真諦。哲人尼采曾說自己嚮往酒神,在酒神祭祀儀式上,人們往往破除禁忌、慾望盡顯,他認為藝術就是萌生自酒神的精神,當一個人意識到生命的無意義,卻願意承擔這種無意義,便掌握了生命的真諦。馬德面臨失敗感、孤獨感與人生的無常,看似一事無成,但當他忘情起舞、縱身一躍的那一刻,卻也表徵了他對生命的理解。話說,導演凡提柏格將此片獻給在開拍前意外過世的女兒,對照這個看似這個略帶自毀氣息的爛漫收場,實在不勝唏噓。禁止酒駕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醉好的時光》上映日期:3月5日《醉好的時光》電影海報(圖/好威映象提供)  

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享譽國際的電影《龍貓》橫掃全球逾10億美元票房,獲權威外媒評為「史上最偉大的卡通角色」。(圖/甲上娛樂提供)

影爆點/翁煌德:《龍貓》 誰說大人不能有童話

談起宮崎駿,多數人腦海裡首先浮現的圖像就是「龍貓」,這部一九八八年問世的作品,影響力至今歷久不衰,而且獲得的讚譽是全球性的。但對於現在深受迪士尼或皮克斯動畫影響的觀眾而言,《龍貓》其實單純到無法想像它的魅力何在。《龍貓》片中的貓巴士,讓日本大導演黑澤明讚嘆「奇思妙想」。(圖/甲上娛樂提供)故事之初,小月與小梅的母親因罹患結核病,必須在鄉下養病,兩人便隨著父親移居鄉野,女孩們很快就發現這裡存在許多有趣的精靈,包括像是小黑球的灰塵精靈,以及住在森林的龍貓。有別於凡事講求邏輯與科技的城市,存在著許多不可思議魔法的鄉野,反讓女孩們大感興奮。若以美國的邏輯來說故事,大人可能不相信她們所見,還會有個反派角色與孩子們大戰一場。不過宮崎駿顯然無心讓電影走向二元對立,只想創造出孩子的烏托邦,在他的世界裡,人們不只敬畏看不見的神靈,也尊重孩子的想像力。老少咸宜的動畫片,大人和孩子看到的,自然不會一樣。透過本片,孩子們會有感自己天馬行空的想像被動畫化了,那是他們無法向大人言述的世界,只存在溫柔與良善。已經不具純粹童心的大人,也許會更理性地聚焦在宮崎駿對自然景象和動畫角色的細膩畫工,儘管所見不同,仍能各得其樂。《龍貓》上映日期:1月29日《龍貓》電影海報(圖/甲上娛樂提供)

本片以英國歌手法蘭克塞德波頓的真實故事為藍本,導演力邀麥可法斯賓達等演員,一同玩出風靡全球的音樂喜劇。(圖/聯影電影提供)

影爆點/翁煌德:《法蘭克》 固執無罪 夢想有價

抱持音樂夢卻無從施展的男孩強(多姆納爾格里森 飾),偶然獲得索倫樂團靈魂人物法蘭克(麥可法斯賓達 飾)的青睞,他為此拋下工作入夥。強認定從不摘下頭罩的法蘭克,是不世出的天才,成名只是遲早,便偷偷錄製其排練過程並上傳到網路,還真的幫助樂團獲得演出邀約。然而,強所做的一切,卻為其他團員給鄙視,唯法蘭克除外;實際上,強從來沒有真正融入這個環境,因為他太正常、太世俗,索倫樂團的精神卻是形式至上,重視聲音創作的過程。荒謬的是,樂團長達一年的閉關過程中,竟沒有產出一首歌,音樂節上門邀請,只是看準了他們的怪誕,與實力毫不相干。「萬磁王」麥可法斯賓達以奇怪頭罩的造型演出,更難得地大秀唱功。(圖/聯影電影提供)很少有一部作品,能做到如此完美的悲喜交雜,喜在於觀者很容易被這群團員的古怪行為給娛樂,不過這些在外人眼中怪異的行徑,是切實地內化於他們的體內,對樂團成員而言,悲劇就是將自己展現給以獵奇眼光窺視他們的常人。起先我們不清楚,其他團員為何百般保護法蘭克,直到劇末,才知他的苦衷。法蘭克的頭罩其實不是為了取寵,更像是自我防護。強則象徵著一種主流價值的暴力,透過他的視角演進,將邊緣當作奇觀的神話得以被破除,也展露了自我實現的方式,未必只能有一個答案。《法蘭克》上映日期:1月22日《法蘭克》電影海報(圖/聯影電影提供)

本片不只看到許鞍華人生的轉變,也呈現香港和電影界的轉變。(圖/傳影互動提供)

影爆點/翁煌德:《好好拍電影》 一生懸命

二○二○年九月,威尼斯影展將「終身成就金獅獎」殊榮,頒給香港導演許鞍華,使之地位幾乎與影史級大師齊肩。不過,在聚焦許鞍華生平與創作脈絡的紀錄片《好好拍電影》中,導演文念中無意造神,而是將她描繪成一個再平實不過的常人。光是這種切入點,就與許鞍華的電影有互通聲氣之趣,因為她廣受肯定的作品如《天水圍的日與夜》與《桃姐》,都淡化了星味與戲味,凸顯人物最質樸的樣貌。電影以一位年過70仍精力充沛的短髮女人,舉步生風邁向舞台的面相來講述故事。(圖/傳影互動提供)透過一連串的受訪畫面,我們看見了許鞍華對電影的赤忱之心,更確切地說,她的人文精神其實先於電影信仰,對社會處境及人類尊嚴的關照高於一切。本片亦爬梳了許鞍華的際遇與作品主題的映照,也有一大部分,描寫了她與商業市場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其作品如《千言萬語》聚焦弱勢社運團體、《桃姐》關乎老人安養院,橫看豎看都沒什麼市場潛力可言,卻逐一成為香港影史的瑰寶,原因就是她向來不隨市場起舞。早在一九八二年,許鞍華就拍攝了描述南越淪陷後處境的《投奔怒海》,作品盡現一種身分被剝奪的焦慮。香港已經再無條件拍攝這種電影,所幸許鞍華從來只審視自己當下看到了什麼,以及想為這個時代甚或未來的香港留下什麼。究竟許鞍華是如何「煉」成的,本片提供了不少線索,值得深省。《好好拍電影》上映日期:1月15日《好好拍電影》電影海報(圖/傳影互動提供)

英國傳奇歌手大衛鮑伊逝世5周年後,昔日演出的經典名作重返大銀幕。(圖/甲上娛樂提供)

影爆點/翁煌德:《俘虜》 冰火相容的激情

從故事設定與主創構成來看,《俘虜》的存在都具有經典意義。首先,電影情節關乎日軍營長對英國俊美戰俘的迷戀,在本片問世的一九八三年,同志題材在日本仍屬禁忌;其次,關於二次大戰戰俘營的故事背景,對於戰敗的日本而言不免尷尬。但向來不受傳統拘束的本片導演大島渚,刻意以此對照東西方的文化差異,直指日本的文化病灶,乃是對群體力量的迷信、對個人意識的無視,觀點犀利。《俘虜》集結大衛鮑伊、坂本龍一兩大東西方音樂奇才同台飆戲,坂本龍一更兼本片配樂之職。(圖/甲上娛樂提供)此外,片中兩位主角,正好是東、西方的樂壇明星坂本龍一和大衛鮑伊,前者更身兼本片配樂之職,打造了流傳影史的動人樂章。更不可思議的是,因為與大島渚的合作,間接啟發了在片中飾演要角「原中士」的北野武,於九〇年代登上影壇之巔,成為備受矚目的日本名導。知名影評人羅傑伊伯特,曾對兩方演員的表演方法不同調作出批評,他認為日本演員太誇張,西方演員更像真實的人,但我並不同意。據說大島渚對日本演員的每個表演細節,都要求非常細膩、要做到某種一致性,卻只要求西方演員「做自己就好」,最後成果顯示,日本人淪喪於集體狂熱的浮誇遭到放大,而西方演員則保有了自己的個性。如此映照,不僅凸顯了導演的創作母題,不也使得北野武最後那句充滿人性的告白「耶誕快樂,勞倫斯。」更顯得動人萬分嗎?《俘虜》上映日期:1月8日《俘虜》電影海報(圖/甲上娛樂提供)

前往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