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蔡斯媛」編輯的文章列表

共發表 1,120 篇文章
一名男子出門登山卻意外迷路,在第10天終於獲救。(圖/翻攝自X/@NewsNation)

徒步登山3小時卻迷路失蹤10天 他藉「靴子接1加侖水」奇蹟求生

美國加州一名登山客日前在聖塔克魯茲(Santa Cruz)山區健行,由於原本計畫只走3小時,他連上衣都沒穿,沒想到卻迷路失蹤了10天,期間他藉著靴子接瀑布的水,每天喝滿1加侖(約3.8公升)來維持身體機能,所幸最後終於順利獲救。根據《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的報導,34歲的盧卡斯(Lukas McClish)在6月11日開始他的徒步登山之旅,當時他預計只要健行3小時,途中卻因為路標遭到近期的野火摧毀,導致他在山裡迷了路。直到6天過後,家人發現他沒有出席父親節的晚餐聚會,才緊急通報失蹤。盧卡斯於6月20日獲救時,連上衣都沒穿,而他接受採訪表示,「我離開時只穿了褲子、登山鞋和帽子,還帶了手電筒和折疊剪刀」。盧卡斯還提到,當他發現自己迷路時,還曾爬上峽谷、走到下個瀑布,最後決定坐在瀑布旁待命,並用靴子接水喝。盧卡斯透露,自己睡在潮濕的葉子上,確保自己每天能喝1加侖的水,但直到5天過後,他感覺身體迫切需要食物和營養,於是盧卡斯開始採摘野生漿果來吃,期間也會不時大聲呼救「救命!救命!我在這裡」、「有人在嗎,我想要1個墨西哥捲餅和塔可」。當局調動3間消防局的人手協助搜救,聖塔克魯茲消防局就指出,有多位目擊者通報稱聽到有人喊救命,但難以確認實際位置,幸好經過4天搜索,便成功發現了盧卡斯。事後,盧卡斯稱他並沒有受傷,只是身體痠痛、喉嚨有點沙啞,但當他看見搜救人員的腳印時,內心感到非常感激。

護理師茱莉(Julie McFadden)時常在YouTube分享她在安寧病房的所見所聞。(圖/翻攝自YouTube/Hospice Nurse Julie)

臨終前聽力最慢消失? 安寧病房護理師曝病人離世前「最令人震驚」3現象

美國加州洛杉磯一位負責臨終關懷的安寧病房護理師茱莉(Julie McFadden),近日於YouTube頻道分享了「人們逝世前最令人驚訝的3件事」,其中她就指出,由於大腦的聽覺系統是最後才關閉的,病人其實能在往生前聽到親人最後的話,「我確信他們能聽到我們的聲音」。根據外媒《每日星報》(Daily Star)的報導,41歲的茱莉時常在YouTube分享自己於安寧照護時的見聞,並擁有超過43萬粉絲訂閱,她希望能夠藉此來給予有關生命終結時的慰藉和知識教育。首先,茱莉提到,她曾與剛從昏迷中醒來的病人交談過,對方稱自己能在睡覺時「感覺」到外界發生什麼事,而她作為一名臨終關懷的護理師,總是會嘗試與快要失去知覺的病人說話,因為大腦的聽覺系統是最後才停止的,即使病人快要離世,她仍建議民眾多多與所愛之人交談,「生命最後階段真正需要的是安慰,請為他們創造舒適的氛圍和環境」。其次,有些病人會在臨終前看見已經去世的人,茱莉將其描述為「臨終幻象」(deathbed phenomenon);也有一群人會出現「迴光返照」(terminal lucidity)的現象,指的是病重的人突然精力充沛、像是痊癒了一樣,專家認為這可能是某種皮質醇或激素爆發而導致,但科學上還未能證實這種情況究竟為何會發生。最後,茱莉表示,「脫水」(Dehydration)反而可以幫助一個人更平靜地死去,由於垂死的身體無法正常處理水分,如果太多液體留在靜脈裡,可能使得身體腫脹,最終導致人體無法呼吸,「這是我作為一名臨終關懷護理師所見的,而當時在ICU上班的我根本不會相信」。

女學生遭斥偷竊後,在學餐門口發放1萬雙免洗筷。(圖/翻攝自微博)

買2份便當拿走6雙筷子…女學生被罵偷竊後 學餐外免費送1萬雙

大陸廈門日前有名女學生在學校餐廳購買2份便當,並拿走了6雙筷子,遭學餐工作人員當場批評是偷竊,甚至直接報警,還向警方謊稱餐廳被偷走1500個勺子。事發過後,自稱當事人的網友發文稱,學餐負責人已經私下道歉,而她也準備了1萬多雙筷子,準備在學餐外面免費發放給同學。根據陸媒《紅星新聞》、《星視頻》的報導,本月20日,有網友爆料稱,這起衝突發生在某職業技術學院,而當事女學生表示,當時買了2份便當,帶走6雙筷子,是因為便當並非她獨自食用,學餐工作人員卻說她偷竊物品還揚言報警,自己一氣之下也報了警,後來警方到場過後,學餐工作人員卻稱有1500個勺子被偷,更拒絕道歉,整個事件經過更被在場同學錄下。隔日,校方回應稱將介入進行處理,並有知情人士透露,學餐負責人已經私下向女學生道歉,目前餐廳也停止讓學生自取筷子,改由工作人員發放,1份便當僅能領取1雙筷子。而在24日,自稱是當事女學生的網友發文表示,「給大家準備1萬多雙筷子」,並上傳了張照片,可以發現她戴著帽子、眼鏡、口罩,人站在學餐外面的階梯上,旁邊放著多個紙箱,上面還有寫著「筷子姐給大家免費發送筷子,想拿多少拿多少!」的紅色橫幅。對此,《澎湃新聞》記者詢問校方「他們不是已經和解了?女孩(為何)還要買筷子來發呢」後,學校的校董梁先生則回應他不清楚,有專門的管理團隊負責,會要求學校把這件事情處理好。

男子與友人大啖「烤鮮蚵吃到飽」卻食物中毒。僅示意,與事件無關。(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

疑吃到不新鮮烤鮮蚵…他「1天狂拉7次血便」 6人食物中毒相繼住院

台中市林姓男子上周和朋友到熱炒店用餐,自行烤生蚵吃海鮮,事後卻出現腹瀉、腹痛、嘔吐等症狀,甚至在1天就狂拉7次。後來,他趕緊至急診報到,疑似因食物中毒住院治療,沒想到同行友人也出現類似症狀,總共6人相繼住院,此時醫院也驚覺事態嚴重,立即通報衛生局。大甲李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醫師賴大豊表示,林姓男子在本月18日上午因為身體不適至急診就醫,身體相當虛弱,自述不斷拉肚子、腹痛、噁心,檢查後發現身體發炎指數過高,還有血便狀況。經醫師詢問飲食狀況後,林男才想起前2天和朋友去吃熱炒、烤鮮蚵吃到飽,醫師則研判是吃到不新鮮或沒烤熟的海鮮所致,疑似感染腸炎弧菌的食物中毒。林男住院隔天一早,他的2名友人也陸續至醫院就診,病情還與林男一樣,院方發現他們為朋友關係,又是在同一家餐廳吃飯,擔心食物中毒擴大,便趕緊通報衛生局。 據了解,3人當時在用餐時巧遇親戚,林男住院期間曾打電話給對方詢問狀況,不料親戚也有出現相同腹瀉問題,而雖然當天熱炒吃得菜色都不同,卻都剛好吃了烤鮮蚵。不過,由於對方是年紀較長的長輩,並不知道食物中毒,情況早已持續好幾天都沒改善,21日就醫進行抗生素治療,總共6人皆已平安出院回家賴大豊強調,天氣炎熱最怕吃到不新鮮的海鮮,更要注意小心食品衛生,而感染性常見的食物中毒,包括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病原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霍亂弧菌、肉毒桿菌等,其中最常見的腸炎弧菌,就是吃下未煮熟的海鮮導致,潛伏期約在4至90小時,平均約17小時,感染後常會出現腹瀉、腹痛或伴隨發燒、頭痛、噁心、嘔吐,少數有血便,比較輕微則會自行康復。(圖/大甲李綜合醫院提供)賴大豊進一步表示,腸炎弧菌不耐熱,經高溫烹煮就會被殺滅,建議在食用前充分煮熟才能預防;由於最近天氣炎熱,如果鮮蚵沒有低溫保存,尤其放在高溫30多度的環境下,就很容易就腐壞,提醒民眾在食用海鮮前,除注意食材本身的新鮮度,也要煮熟後再吃。對此,台中市食安處接獲醫院通報表示,獲報當日立即派員至該餐廳稽查,現場計有生熟食刀具及砧板混用、冰箱中的生熟食材混放及餐具籃積塵等缺失事項,當場便責令業者限期改善,若後續複查不合格,將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處6萬元至2億元罰鍰;另外,當下也採集了相關食物、環境等檢體送驗,預計最快2周後就能有初步結果。

全台各地普遍高溫晴朗,但也要當心午後雷陣雨。(圖/黃耀徵攝)

熱到發紫!高雄中午前「飆至39.8度」 全台小心午後雷陣雨

全台各地持續高溫炎熱,中央氣象署觀測資料顯示,高雄市「高雄燈塔」測站今(26)日上午10時14分出現了39.8度極端高溫,高雄市橋頭測站、路竹測站也分別出現36.2度和35.9度。對此,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徐仲毅指出,未來一周仍是天氣晴朗炎熱、午後雷陣雨型態,提醒民眾要特別注意。徐仲毅提到,目前滯留鋒面從日本一直延伸到長江流域、華南一帶,鋒面北抬至長江流域,台灣附近受到太平洋高壓影響,天氣相當晴朗炎熱,並有午後雷陣雨。他強調,今、明兩天溫度相對較高,普遍在32至35度,西半部高溫將達36度,南部更可能來到37度以上,東半部約32至34度,也叮嚀民眾要多補充水分、預防熱傷害。今(26)日高溫預測。(圖/氣象署)關於未來一周降雨,徐仲毅表示,午後雷陣雨將呈現3階段變化:周五(28日)之前,環境風場盛行東南風,中南部、桃園以北的平地,比較好發午後雷陣雨,大雨區域比較集中在山區;周六(29日)至下周一(7月1日)環境變成南風到西南風,由於高壓稍微東退,各地山區、接近山區平地慎防午後雷陣雨。徐仲毅進一步指出,下周二(7月2日)起,逐漸轉為東南風,午後雷陣雨區域在中部以北、山區、接近山區的平地,山區活動要注意突如其來的午後雨勢、雷擊及強陣風。未來一周降雨趨勢。(圖/氣象署)

台灣各地高溫炎熱。(圖/方萬民攝)

最高溫可能在明天! 賈新興預報「5895等高線」包圍台灣:注意補充水分

受到偏東南風、太平洋高壓的影響,各地仍屬於高溫炎熱的天氣,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今(26)日就指出,周五(28日)前太平洋高壓偏強,之後會北抬,假設都是在雲量偏少的情況下,與過去的高溫比較,初步研判最高溫可能出現在明(27)日。賈新興於臉書發布了歐洲模式預測5895等高線圖與過去台北站出現高溫比較,可以發現2020年7月24日台北站出現了39.7度,2013年8月8日則是39.3度,而2020年7月19日為39度,初步研判最高溫出現在明天,「至於台北站高溫會來到幾度,大家可以來留言」。關於降雨的狀況,賈新興提到,明天至周五,午後台南以北有局部短暫陣雨,宜花亦有零星短暫雨;周六(29日)清晨台東沿海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雨,午後嘉義以北有局部短暫雨,宜花亦有零星短暫雨;周日(30日)清晨嘉義以南沿海有零星短暫雨,午後各地有局部短暫陣雨。賈新興進一步表示,下周一(7月1日)清晨,台南以南沿海有零星短暫雨,午後南投彰化以北有局部短暫陣雨,南部山區及宜蘭亦有零星短暫雨;下周二(7月2日)午後,南投、彰化以北及宜蘭有局部短暫陣雨,南部山區及花東山區亦有零星短暫雨。至於下周三(7月3日)到下周四(7月4日),清晨恆春半島沿海有零星短暫雨,午後桃園以南及花東有局部短暫雨,北部山區及宜蘭亦有零星短暫雨;下周五(7月5日)午後,嘉義以南有局部短暫雨,山區亦有零星短暫陣雨。而賈新興也提醒民眾,要特別注意防曬、補充水分。

台灣夏季相當悶熱,應多加注意「雨季中暑」。(圖/黃耀徵攝)

下過雨更涼爽? 日專家籲「小心雨季中暑」:恐釀隱性脫水

台灣常年氣候潮濕,到了夏季更是使人悶熱難耐,不少人會認為午後下雨能更加涼爽,但有日本專家指出,其實「雨季中暑」的發生率相當高,係因在溼度高的地方,汗水不易排出,反而讓體溫下降緩慢,更容易增加中暑的風險。根據日媒《每日新聞》的報導,崎玉慈惠醫院副院長藤永剛,有從事中暑患者急救工作25年的經驗,他表示,從潮濕天氣或封閉體育館等高濕度環境中,送來的中暑患者層出不窮,而藤永剛也猜測,可能是忽略了喝水的習慣。依東京消防局統計,2023年夏季,氣溫約在攝氏25至35度、濕度50%到80%時,因中暑而送醫院的人數往往較多,即使室溫只有26度,濕度過高的情況下,尤其是濕度約在80%的雨季,更容易有中暑的風險。藤永剛提到,雨季中暑的3個主因分別是「隱性脫水」、「汗水不易蒸發」、「身體不適應炎熱」,就像是雨季衣服很難晾乾一樣,汗水此時也難以排出,導致體溫下降變慢;而在雨季,人們也較少感覺到口渴,若忘記有意識地引水,就可能出現脫水症狀。另外,藤永剛提醒,若想要預防中暑,關鍵在於多運動、充足飲水和飲食,並透過運動、洗澡來讓自己習慣出汗,注意蛋白質的攝取,才能增強得以更好維持水分的身體機能。

台鐵229次新自強號列車於21日因土石流影響出軌。(圖/翻攝畫面)

台鐵管理出問題? 土石流早已淹沒鐵軌…經19分鐘仍無人通報

台鐵229次新自強號列車,在21日行經花蓮清水隧道時受土石流影響出軌,造成司機骨折、多名旅客受傷,而事後有爆料指出,相關監看系統畫面顯示,早在事發前19分鐘就已拍攝到土石流,卻無人及時通報。對此,台鐵今(26)日回應,監視器僅僅是輔助攝影機,其功能並非看落石,但已要求加裝攝影機人工監視,並設置水位計,希望能加以防範。據了解,229次列車於21日16時50分行經花蓮清水隧道,但受到土石溢流覆蓋軌面的影響,造成列車當場脫軌,並使司機手部骨折、9名旅客受傷,車上500多名乘客被迫下車轉乘。不過,近日就有位匿名台鐵員工爆料,由於太魯閣翻車事件,台鐵在花蓮工務段轄區內有建構一套完整的監控系統,交付專人24小時監看,如果依照正常程序,監看人員若能在1分鐘左右就通報,都可以有效避免事故發生。針對此次事故,據監看系統畫面顯示,事發當天16時30分,土石流就開始淹沒鐵軌,2分鐘後泥沙與土石就已將其完全覆蓋,至列車出事故當下,前後共有將近19分鐘的時間,最後卻沒有人及時通報,而這也讓台鐵員工質疑,無論是花蓮工務段和台鐵,是否在管理方面出現問題。對此,台鐵在官網說明,該路段有發生過落石入侵軌道的範圍(K51+405~530),西正線已設置明隧道防範落石,並於東西正線間施作防落石柵欄等防護措施,而東正線則設置落石告警系統。而本次事故地點發生於北迴線西正線K51+300大清水溪橋的橋上,該地點沒有落石紀錄,故未設置落石告警系統。台鐵近一步解釋,所提監視器為一具輔助攝影機,其功能並非看落石,而係在有水情時觀察大清水溪水位,其畫面非固定長時顯示於監控台上,依花蓮工務段規定,當降雨量達預警值時,監控台即應調出畫面監視。復查當時1小時累積雨量僅1.0mm,遠低於預警值20 mm,故監控台未調出該畫面。台鐵強調,公司已進行詳查,此次事故土石溢流橋面期間雨量紀錄,以及值班人員是否有調閱輔助攝影機的監視畫面於監視幕上,以釐清相關責任。目前已規定不論雨量多寡,該攝影機畫面應常時調出監看以維安全,另已檢討北迴線全線土石流潛勢溪流,加裝攝影機人工監視,並設置水位計,以即時發現災情立予防範。

夏季高溫難耐,一名網友好奇在幾十年前、冷氣尚未普及時,阿公阿嬤是如何度過。(圖/CTWANT資料照)

高溫太難熬!他疑惑以前阿公阿嬤「沒冷氣吹忍得住?」 網點出「這事實」

幾天前才剛過了「夏至」,全台有部分地區已出現38度高溫,氣象署也針對18縣市發布了高溫橙色及黃色燈號,提醒民眾減少非必要的戶外活動,避免熱傷害。不過,就有網友好奇,過去幾十年冷氣還不普及,阿公阿嬤都沒有冷氣吹,不禁疑惑他們是如何熬過夏日。一名網友在PTT八卦板以「為啥以前阿公阿嬤沒冷氣吹忍得住?」為題發文,表示冷氣在早期並不普及,那時候阿公阿嬤、爸爸媽媽都沒有冷氣吹,提問道「為啥他們忍得住啊?有沒有卦」。貼文一經曝光,便吸引大量網友前來解答,紛紛留言道「以前真的沒那麼熱」、「以前沒那麼多高樓擋風」、「以前30度就是高溫了吧」、「30年前氣溫破33度就上新聞說相當炎熱」、「氣候真的不一樣…以前有春夏秋冬,現在只有夏夏夏+幾個月季節混亂」。也有人表示,「以前夏天在外面乘涼,竹林的風吹來還會冷」、「鄉下以前超涼爽的,超熱是最近十年的事情……冷氣裝太多,導致熱氣一直在室外,室外就越來越熱」、「15年前靠電風扇是可以撐過夏天的」、「以前暖化沒有那麼嚴重」。不過,也有不少網友認為,「節儉,想說吹冷氣電費貴,心態問題」、「老一輩都超省」、「現在我阿嬤也是不開冷氣」。

一名網友搭郵輪時,發現許多人的房門外會貼上「鳳梨」裝飾。(圖/翻攝自TikTok/blogionistatravels)

郵輪房門上見「顛倒鳳梨」貼紙 內行人揭「超羞暗示」:快遠離

看到「鳳梨」會想到什麼?外國一名網友分享自己初次搭郵輪的經驗,她發現許多乘客都會裝飾房門,像是蝴蝶、小船等裝飾物,其中就有相當多人貼了「顛倒鳳梨」,讓她不禁直呼可愛。不過,卻有網友勸她趕緊離開,並揭密那其實代表著「交換伴侶」。根據外媒《UNILAD》的報導,網友多明妮克(Dominique)於TikTok上記錄了她第一次搭郵輪的趣事,從她拍攝的影片來看,她走在船艙內,經過了一扇扇的房門,並能發現各個房門上都貼著不同的貼紙、裝飾物,卻不約而同地放上了鳳梨貼紙。面對這個新發現,多明妮克在字幕中寫道,「當妳第一次搭郵輪,然後發現每個人門上都有這些小的可愛鳳梨」,並表示自己想知道這究竟發生什麼情況。對此,有些網友跟著好奇道,「帶有蝴蝶的圖案讓我覺得這是一位可愛的老太太」、「這可能是國際上熱情、好客的象徵」;而也有人警告原PO,表示「除非妳想把事情搞砸,否則別進去」、「繼續往前走吧(遠離它)」。報導指出,根據郵輪資訊網站「Cruisehive」的說法,鳳梨符號常用於表示人們對「交換伴侶」有興趣,並以上下顛倒放置,來作為例如換妻、特殊派對等癖好的暗號。

前往上一頁